大学化学教学大纲(精选)
大学化学教学大纲,这需要查阅相关资料才能解答出来,根据多年的学习经验,如果解答出大学化学教学大纲,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大学化学教学大纲】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大学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化学
I.学分:____6学分____
II.授课时间:2024年秋季学期
III.授课教师:李老师
IV.授课对象: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专业学生
V.授课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VI.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熟悉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反应,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环境和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实验素养,增强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化学领域打下基础。
VII.教学内容与要求:
1.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反应速率、活化能、催化剂等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反应机理和化学计量学。
2.物质结构与性质:熟悉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化学键理论。
3.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掌握碳、氢、氧、氮、硫、磷等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反应。
4.化学在日常生活、环境和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环境和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如材料科学、环境监测、能源开发等。
VIII.考核方式与标准:
1.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
2.实验成绩:20%,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
3.期末考试成绩:50%,包括笔试和实验操作等。
IX.教学资源:
1.教材:《大学化学(第二版)》(李发枝主编,科学出版社)。
2.参考书目:《无机化学》(张祖强主编,科学出版社)、《有机化学》(张祖强主编,科学出版社)等。
3.网络资源:中国大学MOOC(https://www.icourses.cn/courses/__S0001/)等。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吉林大学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吉林大学是没有公布的,以下是无机化学教学大纲吉林大学的相关信息,希望能帮助到您。
无机化学是吉林大学于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也是全国首批国家精品课程之一。该课程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和物理化学,后续课程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等。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绪言:1学时。
2.物质的状态和性质:5学时。
3.化学热力学基础:5学时。
4.化学平衡:6学时。
5.电解质溶液:6学时。
6.沉淀-溶解平衡:6学时。
7.氧化还原反应:6学时。
8.原子结构:6学时。
9.分子结构:6学时。
10.配位化合物:6学时。
11.周期表中的元素:共20学时,按具体内容安排。
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计算方法。
3.了解无机化学在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4.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高等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高等有机化学教学大纲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课程名称:高等有机化学
课程代码:001
授课学时:32
学分:4
适用专业: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化学生物学、材料化学、化学类
课程目标: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和性质。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方法,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和反应规律。
3.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性质,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和反应规律。
4.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原理和方法,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和设计方法。
5.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应用领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6.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7.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简介:
高等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学科,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本课程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基本结构单元和性质、合成、分离和鉴定方法、官能团和性质、合成原理和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原理和方法,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课程大纲: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和性质
2.1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
2.2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方法
3.1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3.2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方法
3.3有机化合物的鉴定方法第四章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性质
4.1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
4.2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第五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原理和方法
5.1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原理
5.2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第六章有机化合物的应用领域
高等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高等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无机化学的涵义和特点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无机物质种类繁多,包括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矿物和人工合成的无机电解质等。无机化学是研究这些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的规律,以及这些反应的本质的科学。
无机化学的特点是: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化学反应的多样性;物质结构的复杂性。
第二节无机化学的发展与前沿
无机化学是在整个化学发展中最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学科之一。在历史上,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近代,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深化,加上现代有机高分子、高能固体和超导等材料的大量涌现,极大地丰富了无机化学的内容。进入21世纪后,无机化学在纳米材料、生物无机化学、材料无机化学、绿色无机化学、仿生无机材料、超分子结构和生物无机化学等方面将有更大的发展。
第二章物质结构基础
第一节原子结构
一、原子的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根据量子力学的规则,核外电子通常以电子层、电子亚层和电子云的形状(或伸展方向)等不同层次的结构来描述。电子层是离核最远的一层,当电子按层次依次排满时,称为第一层,记为K层;接着是第二层,记为L层;依此类推。
三、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空间伸展方向
原子轨道是指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的范围和形状。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描述,通常用云图来表示。
四、原子中电子的能量与能级
电子的能量取决于其运动的离核远近和电子云的伸展方向。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是由一组特定的量子数构成的。
五、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
在多电子原子中,不同电子层上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从外层向内层运动时,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电子的离核距离越来越近;从内层向外层运动时,电子的能量逐渐增大,电子的离核距离越来越远。
六、原子轨道的相互作用与离域能
两个原子轨道相互重叠导致体系的能量降低,两个原子共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这种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时,其形成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在化合物分子中,组成相同的一种非极性共价键叫做键。在化合物分子中,组成相同的两种非极性共价键叫做键。
七、杂化轨道与杂化理论
原子的价层电子数与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有关。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指原子在参与化学反应时能够用于成键的电子的数目。在形成分子时,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相同类型的共价键的键能相同,而键长却不同。影响共价键长度的因素有:中心原子的大小(即原子半径大小)、中心原子的电负性大小和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键角大小。在形成共价键时,除相同类型的共价键(如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所具有的键长、键能和键角都相同之外,不同类型的共价键在决定这些物理量方面有明显差异。分子构型(即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取决于分子中单键自由度的数目(即分子中共价键能达到最大程度的单键数目)。双键和三键是分子的平面结构。单键是分子的立体结构。分子的空间结构叫做分子立体结构或分子立体构型。分子的空间结构由中心原子的杂化状态和分子的极性决定。
分子的立体构型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按照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来分类,另一种是按照分子中原子上电负性大小来分类。分子立体构型分类表中的字母代表各类可能的结构形式,如平面三角形、三角锥形、直线形等。
中心原子电负性较小的分子中,分子中原子上电负性较大的原子都位于分子的一端或直线的一端,叫做端基效应或路易斯碱效应。中心原子电负性较大的分子中,分子中原子上电负性较小的原子都位于分子的一端或直线的一端,叫做端基效应或路易斯碱效应。
八、原子的电负性及其应用
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的标度。电负性也是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之一。元素电负性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
大学化学思政教学大纲解读
大学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涉及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反应等方面的知识。在大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大纲旨在通过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大纲的目标是:
1.帮助学生掌握大学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和要求包括:
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介绍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化学键理论,强调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物质的性质和反应: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强调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3.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介绍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强调化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4.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介绍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强调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包括:
1.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化学键理论;
2.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3.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4.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
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
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2.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结合化学史实,介绍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4.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等问题。
教学评估包括:
1.课堂讨论和作业;
2.期末考试;
3.实验操作和报告;
4.其他形式的评估,如学生自评、互评等。
大学化学教学大纲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