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XX县人民政府 (2004年9月6日) 临邑县辖7镇3乡,859个行政村,总面积1016平方公里,总人口51.9万。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0.8亿元,增长21.9%;地方财政收入2.37亿元,增长32%;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3亿元,增长17.6%;农民人均纯收入3250元,增长12.2%。
全县现有普通中小学127所,教职工5388人,其中,高中1所,完中1所,高中在校生6502人;初中17所,在校生25279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6%;小学108所,在校生3390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科教兴县,先兴科教”的战略思想,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控制中小学生辍学,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育执法,坚持服务“三农”,促进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002年在全市率先进行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成了第一轮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03年启动了以学校管理、教师提高、科研兴教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工程, 04年在全市率先进行了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一系列的改革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连续两年在全市教育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先后荣获“全省农村教育工作先进县”、“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等市级以上表彰20余项。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执政兴教,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落实“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统一全县上下的思想认识,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县委党校举办了两期专题培训班,对各乡镇、各部门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组织乡镇及有关部门一把手赴先进省、市考察学习。
从而使各级干部充分认识到实行“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对于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富民、兴乡、强县”工程的重大意义,增强了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坚持并落实了“三个优先”、“四项制度”。
“三个优先”:即在制定规划时,把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来对待;在经费投入上,宁可其他方面放缓一点,也要优先安排教育经费;在干部使用上,优先提拔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的教育干部。在2004年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十大民心工程中,有两项是教育工程,一是新建一所高标准的高级中学,二是完成县成、职教中心的扩建改造任务。
“四项制度”:一是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度。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县教育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县委常委会或县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教育工作。
二是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都有自己的联系学校,不定期到学校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人大、政协定期视察教育工作制度。人大、政协每年确定不同重点,进行1—2次教育工作专项视察。
四是实行教育执法目标责任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教育执法目标责任制的意见》,明确了各乡镇政府及县政府各部门加强教育执法的职责、义务和目标要求,并实行了定期督导评估制度。
深化教育财务体制改革,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从2002年6月开始,落实了农村教师工资“由县管理,统一发放”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拖欠教师工资问题。
2004年在全市率先进行了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经县委、县政府批准, 8月1日“临邑县教育局财务结算中心”正式运行,采用“一厅式办公,柜组式作业”方式,对各学校的财务活动实行集中管理,统一核算。实行教育财务统管,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监管职农技并进”教育,做好初中分流工作,为一些升学无望、回家务农的学生发家致富创造了条件。
几年来,我县中学辍学率一直控制在2—5%,我县先后代表省、市接受国家及省教育督导团“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检查验收,义务教育实施水平走在了全市前列。
三、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一)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启动教育内部活力。2002年,在全市率先进行了以“校长选聘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结构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近年来,从国办中小学选拔优秀教师50多人次到乡镇学校包班支教,通过考试在师范类毕业生中选拔了214名,从外地引进优秀本科毕业生56名,全部充实到农村中小学,启动了教育内部活力。
(二)强化管理,加强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健全了教师进修的驱动机制,启动“名师带动工程”,利用假期先后举办音体美、实验技能、电教技能、信息技术和新课程等培训40余期,培训考核教师3000余人次。
目前,全县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3%和100%,县级以上教学能手170多名、教学新秀294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四、拓宽思路,服务三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一主题,确立了以*职业教育为依托,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全方位推进农村科技进步的战略方针,使职业教育和*教育办学规模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一)拓宽办学思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县成职教中心根据我县社会经济对各类实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了畜牧兽医、机电一体化、乡村医士、服装、微机、汽车驾驶、摩托车维修、幼师等19个专业,目前,在校生已达1000多人。
我们还与大中专院校挂钩,联合办学,先后为当地金融、粮食等系统进行岗前培训1860人次。通过拓展职业学校的办学路子,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为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基地建设,抓好科技培训,提高为“三农”服务水平。几年来,县、乡两级政府共投入资金400多万元,每个乡镇都建起了*教育中心校,都开辟了实验基地,积极开展科技试验、示范和推广,4所*教育中心校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全县共举办各种短训班80多期,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3000多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建设。
五、坚持督政、督学双管齐下,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充分调动社会各部门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积极性,从2003年开始,我们建立了督政、督学双管齐下的督导评估机制。制定下发了(临办发[2003]60号)《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考核评估标准》,成立了由分管书记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的“临邑县教育督导评估领导小组”,并成立了由有关部门人员25人组成的教育督导评估组。
2003年12月15日开始,用了半月时间,完成了对全县39个部门和10个乡镇政府教育执法目标完成情况的督导评估,并在04年全县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对临盘镇等9个“教育执法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从而督促各乡镇、各部门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为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虽然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教育投入整体水平仍然偏低,办学条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二是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时有发生,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三是面临课程改革,教育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四是教学质量还不稳定,教育为经济建设、社会
上一篇:销售人员月度工作计划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