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闽办通报印发了省委代书记###同志题为“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努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讲话。我市用两天的时间,以市委中心组学习的形式,特邀省社科院严正院长专题辅导,并结合##近几年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通过学习交流,我们认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发展所面临的一次极好机遇。
一、认识要到位。通过认真学习###代书记的讲话,我们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立意高深。它是立足福建特有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而作出的新定位。
福建地处两个三角洲之间,但地理单元相对独立,接受广东、上海的辐射比较困难,必须发挥自身特点,独闯新路。同时,因处海峡西岸,推进闽台合作,具有地缘、人缘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
因此,打海峡牌,做海峡文章,是福建必然抉择。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内涵深刻 。
它的基本内涵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三个定语,体现了大范围、宽领域、全方位的大开放理念的要求,体现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影响深远。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利于福建把握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的加快跃升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利使我省与长三角、珠三角连成一体,更好地支援西部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加强闽台经贸联系,促进两岸经济连成一体,为祖国统一奠定更为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站位要准确。不论是地理意义上,或是目前发展格局上,福建都有沿海和山区之分。
面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我市必须树立新的观念、确立新的站位。 要置身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组成部分,参与建设。
站在全省的高度来审视,##是山区,是沿海的腹地;站在全国的高度来审视,##是沿海,是以江西等省份为腹地的。因此,要在全市上下灌输沿海意识,强化“##是沿海”的共识,树立大开放的观念,植入“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从而首先从思想观念上融入闽东南沿海。
对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我们在认识上必须明确##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动上要努力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贡献。 要立足全省发展大格局,找准坐标定位,主动对接。
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必须站在全省发展大格上,重新审视##的发展定位,从而从战略上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从现状和潜力分析,##城市定位是“二城二地”,即二级城市,绿色生态城市,闽东南及广东等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地,中国东南沿海旅游休闲度假地。
三、区位要突破。要努力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变区位劣势为区位优势,增强我市的吸引力,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前提和基础。
要突破交通要道建设,从地理空间上融入。重点建设三明至泉州高速公路##段,加快推进##至武平、##至宁化高速公路和##至长汀铁路项目的前期和建设,努力形成以##为中心点到省内各城市的二个半小时交通
圈,构建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连城机场)三位一体、优势互补的快速通道。从而在地理空间上拉近##与闽东南沿海的距离,为实现物流、产业上的融合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要突显区域环境特色,从成本效益上接轨。投资是要追求利润的,资金必定会流向低成本的地区。
因此,我们要通过提高服务效率、政府主导劳工培训、促进产业配套、畅通交通通讯、确保水电供应等多管齐下,降低客商的投资成本、管理成本和间接生产成本。工业园区已逐渐成为投资的主要载体,要继续做好尼葛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水、电、汽供应文章,降低企业的直接生产成本,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四、产业要集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先发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作为山区县市的##,立足自身实际,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加快促进纺织、林竹、旅游三大产业集聚,实现与闽东南沿海的优势互补。 要依托工业园区集聚纺织产业。
近年我市纺织企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78家,纺纱规模近20万锭。去年以来,不断有投资上千万、上亿元的纺织企业涌入,正逐步形成短纤-纺纱-织造-染整以及部分服装成品的纺织产业链。
拟再经过几年的努力,主要承接闽南纺织产业的转移,把我市建成全省的纺织强市。##纺织产业之所以兴起,是因为拥有基础条件,有现成的技术、劳工和资产;之所以迅速发展,是因为拥有工业园区以及小区特色环境。
今后,建设纺织强市的关键所在,其一是要依托工业园区,推进企业群体的形成和产业的集聚;其二是要围绕产业用布这一主导产品,衔接产业链条。要在确保尼葛纺织工业园1000亩用地内所有项目投入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将纺织园扩建至2000亩的规模,增强规模优势,落实集聚效应。
要重点扶持、加快发展以PU革基布为主要产品的产业用布,并配套发展上游产品特别是下游的染整、制革,推进产业的整合,提升产业层次。 要依托优势资源集聚林竹产业。
我市是林业资源大县,林业资源是我市最大的优势资源。依托资源优势,近年一批上规模竹胶板、竹地板企业陆续入驻,使##迅速成为全省竹材人造板的最大生产基地。
前不久,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惠好公司也派代表与永林公司洽谈合作事宜。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按照定向培育资源的思路,扎实推进“两个百万亩”(即100万亩以毛竹为主的竹林基地、100万亩以桉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将不断强化我市林业资源优势,带动林产业的集聚和发展。
下一步,要按照建设“两个中心”(全省以竹集成材为主的竹材高效利用中心、以高品质中密度纤维板为主的木材人造板加工中心)的目标要求,重点突破发展竹集成材和高品质的中密度纤维板,培育主导产品;充分发挥永林公司的融资优势和龙头带动作用,同时重点开展面向台湾的招商引资,争取引进
二、三家上规模的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品、依托龙头企业进一步打响“永林”、“##竹业”等品牌,重构产业优势。 要依托旅游品牌集聚旅游产业。
我市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旅游“硬件”,资源优势明显。随着交通建设的突破,旅游业将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
当前,要采取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旅游投入力度,一手加快景区及配套设施建设步伐,一手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在近期,要集中力量打响“福建石林”品牌;随着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进展,逐步打响
“天宝生态旅游”品牌。同时,要注重挖掘多姿多彩的旅游文化,重点整合安贞古建筑文化、青水畲乡文化、笋竹文化,点缀旅游景观,丰富旅游内涵。 作者为中共三明市委常委、##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