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变旧观念,树立课程评价新理念
学校教育要评价教学水平、诊断学习状况、选拔优秀人才,总是要考试的,但考试的目的、内容、方法和功能都要改革。我们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认清课堂教学的重要职责,努力提高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质量,既最大限度地调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主动严谨治学,修炼思想,端正品行,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又尊重学生的正当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引导学生良好个性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评价的标准上,我尝试实施从统一性的答案走向多样性的答案,为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留出最大的空间。我注意做到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的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同时,在进行评价时,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注意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既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发展方向;既依靠单纯的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也注意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等。我并注意并推行新的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形成性评价,改革考试内容,做到客观公证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真正落实好素质教育,从而培育出创新人才。
二、结合学生实际,运用多种方式评价
世界本来就是多样的,因而,作为人们认识结果——答案也必然多样。客观式试题要求人们把丰富多彩的世界用一个答案来回答,显然这是很成问题的。同时,人的认识是渐进的,绝对真理只存在于相对真理的总和之中。在人类认识的不同阶段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是不完全相同的。要求人们用一种答案去认识问题就有可能封闭人的认识的前进之路。尤其是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呼唤创新的时代,把人们的思维限制在一个固定的框架内,对发展人们的创造精神是十分不利的。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范围,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它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只有少量学生得到高分或好名次,能取得成功,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把班级内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组内均有各种层次的学生。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尝试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佳作达标。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我还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表现和测验成绩,安排优等生和优等生一起分组测验,差生和差生一起分组测验,中等生和中等生一起分组测验。有时候测验的难度也可以有所不同。各测验组的每个成员都与原属小组的总分挂钩,优等生小组的第一名,差生小组的第一名以及中等生小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这种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竞争、公平比较其贡献的做法,使全班同学无一例外地受到奖励,取得进步,并由此逐渐走向成功。
同时,我在考核学生数学能力方面,从“知识与技能”、“实际与运用”、“态度与习惯”等方面去评价的,评价标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为了落到实处,不但设计了学习过程评价表,还采用了以下几方面的跟踪记录:1、作业完成等级表;2、口算等级表;3、学生动手操作等级表等。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考核、再加上适量的笔试,最后评价学生的成绩。这种评价操作,一是可以起到督促作用,平时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可以通过检查进行量分;二是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多方参与,多管齐下,从行为上可让学生自控自约;三是减少考试次数,有益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会让学生经常处在高度紧张、害怕考试的情绪中;四是改变考试内容,从积累、运用入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