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大学生征文稿
篇一:郭永怀·永远的怀念大学生
52年前,伴随着祖国边陲大漠中一声惊天巨响,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那一声,吹响了中华民族国防科研事业冲锋的号角,更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巨龙傲立于世……
52年后,在美丽的滨海小城——荣成,一面叫“郭永怀”的旗帜以其永远不曾黯淡的引领,为荣成儿女提供着宝贵的精神滋养,巍然于历史的长空中,成为一抹永恒……
郭永怀,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的导弹和核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两弹一星”的功勋之臣。在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内,我了解到了这些,但又远远不止这些。在一张张老照片前一站,轻易便能唤醒你回到那些旧时光:寒窗苦读的郭家少年、意气风发的帅气书生、留学渡洋的中国才俊、学成归国的爱国志士、为航天事业呕心沥血的科学家。
1968年,伴随着北京机场外一声惊天的惨烈,带走的是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伟大的科学家,留下的却是中国科学事业熊熊燃烧的火种,映照着一位中华儿女于祖国的赤诚、于党的忠诚!
这位胸怀“科学救国,科学强国”梦想的赤子曾经漂洋过海、求学异乡,学成后又毅然放弃荣华、投身于国防科研;这位无闻的英雄当初曾自焚了全部的科研文稿,只为义无反顾地踏上赤子回归的行旅,面对着妻子的疑惑和嗔怪,他只是淡然微笑:“放心吧,所有的科研数据都被我藏在了心里!”;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核讹诈,这位致力于科研的学者毫不犹豫地走出了优越舒适的城市,于戈壁荒漠中隐姓埋名,主动断绝了和外界的一切联系;这位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狂人为了将一组新发现的重要数据线索争分夺秒送回北京,竟全然不顾夜间飞行的危险,并于飞机发生意外的刹那失声高喊“我的文件......”他临终前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两具焦乎的身体分开后,那些宝贵的资料却得以完整留存。深切悼念,我泪眼神伤!
“报效祖国终不悔,一片丹心鉴后人”, 我们不会忘记,当年邢台大地震发生之际,郭永怀正在北京民族饭店听取一项机密工程进展汇报,震感波及到北京,他仍然十分镇定而专注地探讨着每一个细节,房子明显开始摇动了,整个宾馆里的人们一片骚乱,可郭永怀还在思考着、辩论着……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人民最困难的1961年,郭永怀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从而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以党性的光辉映照着科研强国的前进之路;我们不会忘记,当他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之后,有位年轻同志打趣说,郭老当大官了!一向为人随和的郭永怀竟板起脸来说:“我们回国的目的都是为了报效祖国,你们乃至二三代科学工作者都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铺路石,要有思想准备吃苦受罪,不要为名利所累!”;我们不会忘记,郭老曾经给他的学生一种“特权”,只要是学术问题向他请教,什么时候都可以,更不会忘记那句话“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
“做好一颗铺路的石子!”这竟然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念念不忘的追求。今天,当我们站在这片和平的土地上过着安逸而富足的生活时,更不应该忘记如郭老一般中华之崛起而在各自岗位上呕心沥血的千千万万英雄儿女们。是他们,让古老的东方之国雄风重振、巍然屹立;是他们,捍卫了中华巨龙的完整、守护了万千家园的安宁;也是他们,让我们有了“永远在路上”的紧迫感与信心,挺胸昂首。
岁月黯淡了流年,却不曾黯淡一段记忆;意外带走人民的科学家,却不曾折毁一面旗帜。茫茫旅途中,那盏永远的明灯将指引着我们在教育科学发展之路上一路前行!
篇二:郭永怀·永远的怀念大学生
“我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自己的祖国,建设美丽的山河”。郭永怀,20世纪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在他的研究基础上,人类实现了超越声速的飞翔。他是"两弹一星"的功勋专家,被誉为中国核武器早期研制的三大支柱之一。他满怀报国热忱,回国参加建设,十二年后飞机失事,以身殉职。《永远的怀念》讲的就是关于他一生的故事,作为大学生的我看完短片后,内心发出了这样的声音:“我们将永远的怀念他——郭永环!”
(一)我们怀念他选择的救国之路
我们怀念他的高瞻远瞩,为我国航天发展事业开创了一片崭新的蓝天。记得短片里描述年少的郭永怀因为看到日本人在中国空中投掷炸弹时中国人的束手无策,他热血沸腾地作出了这样的选择。郭永怀经过艰难跋涉,最终到达昆明的西南联大。在那里,他放弃了原来的光学专业,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这让他的导师颇为可惜,但在郭永怀看来,学习航空工程是一条更实际的救国之路,这成为他致力一生的专业。这样的选择让我们毅然的看到了他的那片理智的救国智慧,作为当代的我们大学生是否应该时刻思考一下我们的学识价值,我们的崇高理想的价值,我们的将以怎样的学识价值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的第一次心灵洗礼,所以我们将永远的怀念他的选择。
(二)我们怀念他对我国国防科学技术事业的重大贡献
我们怀念他的人生贡献,为祖国的科研领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郭永怀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在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1956年年底,刚刚成立几个月的力学研究所迅速发展为全国力学研究中心。不久,郭永怀受命出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化学物理系,郭永怀出任首任系主任。这期间,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在中科院组织的`星际航行座谈会上,郭永怀提出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运载工具、推进技术等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不久,他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1965年,我国将研制发射地球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郭永怀负责人造地球卫星设计院的领导工作。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郭永怀的努力下,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郭永怀牺牲的第二十二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这些贡献是郭先生一生的奋斗结晶,他以他崇高的学识和思想境界为中国在科研成果的几乎每一个环节上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所以人们将永远的怀念他。 (三)我们怀念他的兢兢业业和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
我们永远的怀念他那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在短片里我们看到和听到他在青海沙漠上基地的真实描述时,我想我被震惊了。 那里不能搭很多帐篷,也不能修什么,如果修呢,卫星就知道你来试验来了:那里夏天冬天很冷,那些工作服不是按照每个人的体形做的,个子矮得穿得很大,个子高的到肚脐那,那鞋都是很大的鞋,夏天穿的走起路很滑稽,很笑人,因为都不合身得也不合脚;那时的郭永怀51岁,年过半百,他同时兼顾着力学所和九院,在北京和海拔3000多米青海基地之间来回奔波着住也跟我们一样,住在小平房里,工作忙的时候通宵达旦,他特别累的时候就躺在没垫被褥的铁皮床上。休息一回,完了一后跟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中午吃饭也都围在餐桌边站着吃,凳子也没有。如此的工作环境,我们没有看到一丝一毫的抱怨,我们看到的只是四处奔波、废寝忘食工作的身影。我们不禁感慨这是以何种的工作精神在支柱着这位年过半百的他,所以我们怀念他,怀念他的工作态度和精神。 (四)我们怀念他的爱国情怀
我们永远的怀念他的爱国情怀,高尚的情操。短片里看到郭永怀的飞机失事的那一幕: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竞完好无损。可以说,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想到的只是用身体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钱学森先生深情的说:“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崇高精神就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人在生命完结的那一刻,还能想到用自己最后仅剩的躯体去保卫者国家的机密,那么他将是何等的英雄和智者。他在辽阔的中国土地上生的渺小,但是他的死绝对是伟大的 ×尾记
我想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他的缅怀将日益深切,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卓越贡献,不会忘记他为国家富强、科学进步而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也将永远会记得他的瞩目精神,在这位先驱的注视下,为祖国的明天开始每一天的奋斗不息!
上一篇:关于幼儿园秋季开学通知范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