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国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工业产业园的案例篇一
一、园区基本概况
黔西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是经毕节地区行署批准设立的副县级园区,园区管委会编制30人。园区位于城关镇和甘棠乡交汇处,共辖驮煤河、映山、杨柳、三寨及田坎等行政村,距县城
4.2公里,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园区内以煤电、煤化工、煤机为主导产业,辅之以建材、高新、冶炼、物流等产业。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相继启动,正在建设的基础设施有兴黔大道、兴黔大桥、兴黔安置小区、标准化厂房建设等。即将启动园区内南北支线、给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
目前,园区内入驻项目共21个,总投资约170亿元。其中建成投产10个,在建项目11个。典型企业有火电厂、黔希煤化工、永贵机修等。其中电厂一期建成投产,每年产值约22亿元,利税2.1亿元。黔希煤化工占地1050亩,总投资77.887亿元,建成后年产30万吨乙二醇及多种下游产品,年产值30亿元,可创利税约12亿元,解决就业1000余人;永贵机修占地256亩,总投资约2.5亿元。一期工程投资1.5亿元,工程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已于2011年12月起进入试生产,计划2023年10月底正式建成投产。
在建项目川煤煤机、高岭土、天利精细化工、永诚机械制修等项目正在建设中。
目前园区《总规》《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毕,并通过县政府组织的评审。《产业规划》、《环评报告》等初稿已出,即将送审。园区《土地利用方案》、《选址意见书》编制完毕,并通过了省国土厅、住建厅组织的评审。园区被列入省级二类培育园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建成布局合理、工能完善、设施配套、管理有序的新型煤电化一体化基地,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税收10亿元,解决上万人就业。
二、主要做法
(一)明确园区定位。认真搞好园区总体规划和定位,是搞好工业园区建设的前提,是描绘园区建设的蓝图。黔西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依托我县的资源优势,按一个现代化产业园区和新城区的格局进行布局,使工业发展与交通、商贸、人居环境等协调发展,以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和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吸引外资。
(二)积极做好服务工作,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园区紧密结合招商引资工作需要和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现代工业园区特点的管理体制和开发运行机制。学习借鉴发达地区招商和企业服务经验,建立“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亲商服务体系强化“亲商”、“扶商”、“富商”、“稳商”、最终实现以商招商。对入驻企业采取“保姆式”服务,定期主动上门为企业排忧解难,帮助协调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三)落实优惠政策。积极落实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和中共黔西县委黔西县人民政府《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实施意见》和《黔西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意见》和《办法》对节约集约产业用地、落实优惠政策、引资界定、奖励对象、奖励标准等内容进行了细化。通过一系列措施对西部大开发政策和省、毕节试验区优惠政策的落实,吸引更多的外商到黔西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投资开发。
(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一是人事方面,园区管委会一、二级班子由县委直接调配、就连内设机构工作人员县委也根据园区的需要直接由县委常委员决定调配。二是县政府出资5000万元为园区注册了园区投资公司,并划拨2800万元作为园区建设启动资金。三是在招商引资方面,在落实好中央、省、地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我县还针对入驻企业的投资规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情况,按“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的原则研究确定优惠政策,实行“一企一策”,组织专门班子提供协调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不断的探索、分析、总结经验,下一步工作打算是:实施好园区建设“1234工程”,即:统一一个思想、建设好二支队伍、破解三个难题、做好四件实事。
统一一个思想。把大力建设工业园区统一到“工业强县”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作为发展县域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上来。争取上级政府、部门加大对园区建设的投入。建园区不是最终目的,建好园区是为了把项目引进来,让项目建成投产,产生税收,促进发展,这才是最终目的。现在我们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关键是行动要快,要善于抢抓机遇,机遇靠抢不能等。抢才快,这是招商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只有敢筹资,速度快,投资商才认为你有实力,才有投资信心,才能兑现合同条款。另外,园区建设不是阶段性的,是长期性的任务。我们已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打算,想尽一切办法加大投入。
建设好“二支”队伍。一是建设好一支园区服务管理干部队伍。这支队伍能为企业做好服务(办理各种手续、初期住宿、生活等问题);妥善处理好园区征地、拆迁工作并懂经营会管理。二是建设好一支招商引资队伍。专门负责招商引资,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能力和水平,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高新技术项目落户园区,壮大园工业经济总量。
破解“三大”难题。一是破解资金不足的难题。采取多渠道投入,大胆筹资,加大融资力度,借钱发展,以钱生钱。二是破解用地不足难题。把土地合法化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破解用地不足问题。为企业做好服务,解决企业用地问题,增强企业投资的信心,帮助投资者把企业做大做强。三是破解项目不多的难题。招商引资是园区建设的生命线。积极与县招商局和地区设在各大中城市的招商分局对接,破解招商引资项目不足,特别是大项目、好项目不多的问题。对招商信息进行分析、归类、筛选,确定项目后,重点跟踪,全力以赴,咬住青山不放松。着重引进一批以
煤制乙二醇为上游产品的关联性强的化工项目,强力打造煤化工产业集群。工作中,感情招商很重要,硬件不足软件补,树立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做好四件实事。一是迅速完善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督促编制单位尽快完成园区产业规划、环评报告。用科学规划指导园区发展,以集群发展为核心引导产业关联性强的项目向园区集聚。二是抓住产业转移机遇,理顺关系,按规定做好土地审批等程序,包括项目立项、批准等工作。三是加大投入,迅速完善园区水、电、路和土地平整等工作,力争2023年底实现“六通”、“筑巢引凤”。四是强化服务意识,杜绝“重引进、轻服务”的思想,对引进项目的动工、建设、投产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制定园区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联系企业的领导必须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企业解决权限范围内的问题和困难,杜绝上交权限范围内的矛盾,不推诿扯皮,做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实现人人争做我为企业搞服务,我为园区作贡献的先锋模范,以优质高效服务推进项目建设,营造招商引资良好环境,让入园企业早动工、早建成、早投产,使之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工业产业园的案例篇二
论我国循环经济下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摘要: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本文在循环经济的视角下,阐述了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的含义和特征等基本理论,我在此针对生态工业园探索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我国发展生态工业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 :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问题对策
近年来,我国的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研究发展很快,各地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也发展的如火如荼,这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型生态工业园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形态,是生态工业发展的最佳组合模式。可以说,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必然战略选择。
一、生态工业园的涵义
生态工业园是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实践的典型范例。ernest lowes 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生态工业园概念的学者,此后有关生态工业园的定义众说纷纭。以下是各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基本认同的一些观点:
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ial park,简称eip)是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建立的一种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新型工业园。具体说来,生态工业园区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建设的工业园区,它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来设计工业园区的物流和能流,在这样的工业园区内的各企业之间形成类似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园区内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形成由若干个相互依存、类似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有着相互关联的企业要素构成的生态工业园,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的目的。
二、我国发展生态工业园的发展中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的循环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园区的建设在法律法规、资金落实、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建设工作还在不断探索中,因此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到位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的法规和政策体系;相关内容只是散见于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的部分规定中。这样法规、政策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没有具体明确企业责任和义务的法律法规,也缺少更加具体的专项法律法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政府在政策上
第 1 页(共 5 页)的扶助和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国政府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支持仍只停留在宣传和引导层面,鼓励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宏观调控、财税金融优惠等方面的政策还存在一定缺失;相关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使得园区内企业缺乏进行生态工业建设的积极性。一些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项目引进后也无法运转。有些需入园的企业由于行业的特点,搬迁成本非常高;而政府给予的补助又是有限的,使企业自己承担极高的搬迁成本和风险,许多企业不愿入园。
(二)产业布局不太合理,管理上存在误区
园区整体发展模式过于粗放,资源利用和环境改善方面缺乏系统观念,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甚至出现重复建设、整合结构不甚合理等问题。同时企业内部管理组织松散、不成系统,缺少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不够科学,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成员工作效率低下;政府和市场作用发挥不够有力,难以形成合力,从而导致生态工业园区发展不均衡。
(三)资金制约,后续力量不足
必要和足够的资金投入,是进行园区建设规划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之一,也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长足发展的后续力量。由于缺少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相配套的经济政策,部分园区的资金来源渠道不畅和不确定,直接制约了园区建设和规划中重点支撑项目的落实;资金链的断裂,极大影响了园区内相关企业的积极性,造成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的投入严重不足,长此以往,企业难以取得应有的效益、规模扩大也会受到影响。
(四)科学技术创新不足
生态园区的改造和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化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规划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物流连接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水重复利用技术等。但目前我国与生态工业发展相关的技术如能源综合利用、水重复利用方面尚显薄弱,而且实用化技术不多,可以推广应用的就更少。此外,现在的许多技术措施成本很高,技术水平还不足以维持较低的运行成本、支持生态工业产生效益;这也就导致生态工业链中的物质流动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的生态化改造缺少技术支撑,制约了先进理念、管理和工具的有效发挥。因此我国要进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迫切需要加强生态技术的研发,促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
(五)园区内企业间信息沟通不畅
循环经济理念的实现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成功,很大一部分需要完备的信息系统巨大支撑。首先园区内各企业之间有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集成,必须以了解彼此供求关系为前提。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和完善,也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但是我国许多生态工业
园区建设过程中,企业为保护自身利益,对自己的原料、产品及废弃物等信息有一定隐瞒;园区内、园区与政府、社区缺乏高效的信息交流系统,致使一些前沿科技信息、政策信息、人才信息等沟通不畅,内部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就无法实现园区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也就不能实现生态工业园的建设目的。
(六)人们对生态工业的观念存在障碍
人们对循环经济的理解还停留在浅层次,容易出现误解,也就阻滞了生态产业发展的步伐。[1] 广大消费者从健康、卫生等角度对再生资源产品心存猜忌,不能放心使用、广泛使用再生资源产品、绿色产品,使生态工业产品的市场难以打开。企业决策者出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因担心影响产品质量或因额外增加成本提高价格而导致销路不畅,因而不愿意进行生态研究、建设,甚至不肯使用再生资源。
三、关于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有效途径及对策的探讨
生态工业园将会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产业园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在生态工业园发展过程出现的诸多问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建立一套完备的生态工业法律法规体系,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制定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区相关立法已成为当务之急。国家环保总局应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共同推进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制定工作。[2]国务院要大力支持和协助地方政府制定地方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加快制订、颁布环境保护相关条例和办法,保证园区开发建设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尽快与相关管理部门建立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环保法规体系,研究建立行政代执行、环境准入等制度,推进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同时,加强对生态工业园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健全相关政策保障体系。一是在政策上向生态工业园区项目倾斜,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国家应该对新兴生态工业园建设在征地、审批、投资、环境方面予以倾斜;对生态工业园区发展中的核心项目,如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的项目及环保科技产业,政府应该实施税收减免、财政扶持以及利率优惠政策;二是进行政府采购时优先安排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企业购买商品或者服务。采购目录要优先考虑节能、节水和环保认证产品。三是针对某些污染型行业,政府要制定必要的强制性法规,促进其建立必要的生态工业链。[3]另外,从金融、人员培训等方面制定政策鼓励企业进入生态工业园,并提倡在园区内建立生态产业链,形成工业共生网络。
(二)政府、企业形成合力,强化资金链
尽快制定和完善扶持生态工业协同发展的财政政策,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金的引
导作用,充实建设资金。国家把发展生态工业园列入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重大项目给予直接投资、资金补助或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加大国债资金对生态工业园区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对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技术以及生态工业园进行污水处理、热电联产、中水同收利用、新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融资帮助、环保专项基金支持、增值税和所得税减免等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从而促进生态工业园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大力拓宽生态工业园发展的资金征集渠道,鼓励民间资金向生态环境领域投入;实施绿色招商、完善生态工业链,保障园区健康发展。
(三)总体规划,科学管理
科学、严格的园区管理是生态工业园区成功的重要条件。从产品、企业、园区三个层次着手,对污染的治理和资源的使用进行约束,建立工业园区的生态管理体系。要求园区企业尽可能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生态设计和环境标志产品要求,开发和生产低能耗、低污染、可再循环和能够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建立园区水平上的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园区废物交换系统等。政府还应该设置专门部门负责指导和协调生态工业园建设和管理工作;各地应根据条件成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导指挥机构,对生态工业园的发展进行统一的指挥和调控。特别要使用经济激励和惩罚手段,强化各种管理措施,以推动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加大技术开发的力度,加快技术革新
1、完善循环经济建设的科技支撑体系。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科技投入,支持相关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以尽快形成可靠的技术支撑体系。
2、要积极支持建立生态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的作用,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要大力扶助各类研发机构,尤其是民营机构、企业的研发活动。
3、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推行生态工业的成功经验,引进核心技术与装备;广泛进行技术的交流和科研合作,共同组织力量进行技术的攻关,实现技术的创新和升级。
4、培养新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科学技术的创新,关键在于人才。要充分利用生态工业园区中科技和人才的综合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科技和关键技术,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环境绩效。
(五)完善生态工业园区信息体系,搭建完善的园区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
园区管理部门可通过构建生态工业信息体系,发展信息网和服务手段,全面掌握园区有害及无害废物的组成、企业的生产信息、市场发展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等,使园区内企业之间的信息动更加迅速,相互变得更加透明,进而建立企业之间的互信,不断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也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培训、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增强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信息的透明度。生态工业园内建立、完善金融与咨询机构,完善高效的信息沟通平台,从而实现企业之间信息的沟通与共享,增加企业和政府以及企业之间合作、交流的机会,推动生态工业园区发展。
(六)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转变企业和群众的观念
在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生态工业园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全社会对建设生态工业园重要性的认识。
1、将树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的相关内容编入中小学教材,在中小学开展国情教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教育;普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科学与法律知识,增强群众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4]
2、完善网络形式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机制,开展循环经济学术交流。组织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知识培训,帮助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政府也应该积极地向民众和社区介绍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公众参与意识,为生态工业园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大力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理念,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引导合理消费,规范人们的消费行为。优先使用和采购再生利用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产品,为生态工业产品培养稳定的市场,从而使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从上述六个方面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制度为基础,提供发展资金和搭建共享信息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动力,进行宣传培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
参考文献:
[1]秦丽杰.吉林省生态工业园建设模式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6
[2]张潇,薛增琴.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3)
[3]孙忠英.建立生态工业园,促进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j].甘肃冶金.2005.(4)
[4]张小冲,张学军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
我国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工业产业园的案例篇三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1992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近年来,济宁高新区管委会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积极推动资源使用集约化、生态环境无害化,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园区,初步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化新路。2006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1.67吨标准煤,降为1.59吨标准煤,降幅4.8%;万元gdp电耗由2005年的1207千瓦时降为1050.8千瓦时,降低4.91%;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由35.8立方米降为33.29立方米,降低7%。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组织建设,努力构建循环经济管理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切实做好工作,按照省市节能办的要求,我们成立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并要求各镇办、各企业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管理机构,完善区-镇-企业三级循环经济管理体系,将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镇办、各部门、各企业,形成了企业为主体,区、镇、企业分级管理,部门相互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抓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
循环经济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问题上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思想观念、工作思路、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上的重大革命。为提高全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提高全区的资源忧患意识,我们通过召开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大会、开展“资源节约进机关、学校、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公众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关注,提高全社会循环经济意识,在全区上下营造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抓产业调整,努力构筑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我区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结构调整,坚持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齐抓,努力建立“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效益、少排放、无污染”的循环经济体系。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二是用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改造原有企业生产工艺,降低企业对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三是继续推进煤化工产业发展,通过“一矿一区”的发展思路,集中围绕煤化工下游精细化工产品,构建起煤矿与园区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四是优化提升纺织、印染等重点耗能企业,推动企业向品牌经营和高附加值发展。五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无烟产业”,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
四、抓源头管理,努力提升产业档次
高新区始终坚持优先引进科技型、规模型、外向型、环保型的项目,从源头抓好循环经济工作。一是实行污染项目环保一票否决制,对于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不予立项审批,已投产的项目存在重大污染隐患的坚决予以关停,对污染治理措施不大力的项目坚决予以限产或停产。二是认真落实土地集约利用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控制项目用地标准,项目投资强度严格控制在160万/亩以上。三是结合国家国定资产投资清查,对已批准入区建设的150多个产业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新建项目“环评”、“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五、抓政策引导,努力加大扶持力度。
高新区为提高各行各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制定专门政策,在资金和土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一是通过技改基金投入和帮助企业申请上级扶持资金,重点支持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和科技创新。仅2006年,高新区循环经济项目就获得上级各种资金支持达200多万元。其中,菱花集团公司清洁生产技术被山东省列为山东省科技重大专项和市科技攻关计划,并获得补助经费70万元;济宁市东方水处理有限公司高回收率反渗透系统点解设备的研制获得山东省创新基金35万元和市科技攻关计划资金40万元。目前,全区通过技改基金、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基金、重大科技专项基金等多种方式累计投入循环经济
项目资金约500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循环经济项目的发展。二是在土地供应上予以重点倾斜。例如,济宁华文橡塑有限公司是高新区创业中心孵化出的高科技项目,拥有6项国家专利,主要从事废旧塑料的改性,通过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将废旧塑料变废为宝。通过改性的塑料产品广泛应用于在包装、工程、建材、农用和日用塑料制品等各个领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解决了无法降解废旧塑料的再利用难题。为支持该项目的扩大再生产,高新区在土地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给予重点倾斜,以推进高新区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
六、抓典型示范,努力创建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高新区将把始终将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创建工作。
全国最大的味精生产企业菱花集团将“节水、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与达标排放紧密结合,做到了以废治废,以污养污,步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公司投资6000万元新上热电联产项目,将污染严重的小锅炉群淘汰,不仅降低了大气污染,还使每吨味精成本降低了260元左右,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在味精和淀粉生产中采用了清洁生产工艺,通过采用“闭路循环”工艺实现味精生产废水回收利用,真正实现工业废水的“零排放”。企业通过实施循环经济,不仅实现了建设绿色生产的目的,每年还为企业新增效益6000万元。公司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环保优秀企业”、“山东省综合利用示范企业”。
国内最大的谷氨酸生产企业雪花集团依托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按照玉米种植-淀粉-谷氨酸-味精-养殖的产业链条积极构筑循环经济体系。该公司坚定吃干榨净理念、变废为宝还源农业,先后投资1.2亿元新上5条谷氨酸废水提取复混肥,采用国际先进浓缩蒸发、喷浆造粒等工艺,每年从谷氨酸废水中提取复混肥30万吨,年新增产值2.4亿元,利润7000万元。公司生产的复合肥和深度处理后的废水返回于农田,真正实现了从农田到工厂、从工厂再回到农田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
七、抓认证审核,努力提高环境绩效
高新区为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大力推广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一是高新区在2002年率先通过了iso14001认证,并不断推进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在全区有效运行,加大对体系有效性运行的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真正将体系运行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持续改进”目标理念。二是积极倡导企业开展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作。目前区内已有15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三是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通过环境执法,对“双超、双有”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有积极性的企业开展自愿审核,我区目前已有 1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八、抓环境整治,努力打造园林生态城区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高新区管委会通过截污导流、点源治理和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一是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控,与市环保部门密切配合,完成了区域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控)平台建设,实现了对重点企业的实时监控。二是完成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建设,目前高新区污水处理厂一期4万吨/天已建成竣工投产,全区污水管网已基本贯通全区。三是大力推广应用中水应用。出台推广应用中水的政策,在高新区新建住宅小区、大型公共建筑推广使用污水处理产生的中水,实现污水的资源化。目前,我区新建的总规划面积50万平米的冠亚星城小区全部推广使用“中水”。
我区自开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以来,以较低的能源资源和水资源消耗支撑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但是,随着开发区入区项目的日渐增多,开发利用面积的日渐扩展,提高全区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力发展区内循环经济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实施循环经济的难度越来越大。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工作进展情况,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坚持不懈地发展好循环经济。力争到2010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运行管理机制和产业体系;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增长方式得到根本转变,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
排放率的清洁生产企业;完善区内污水处理系统;为全区初步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资源节约型生态园区奠定坚实基础。
预期目标为: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达到1.31吨标准煤,比2005年末下降22%;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21.59立方米以下,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区内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真正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排污持续减少,实现生产经营清洁化,园区建设生态化。
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增强全区发展循环经济意识。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客观地认识区内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加强与先进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营造更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舆论氛围。
(二)完善推行清洁生产运行机制。深入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开展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活动,力争工业企业清洁生产通过率为100%,同时培育5—10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三)加强节能降耗管理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依法行政,加强能源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和建立重点用能企业能源产生、利用、消耗报告制度,督促用能企业采取措施节能增效,依法淘汰能耗高的用能产品、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
(四)落实国家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启动日处理能力8万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寥沟河综合整治工程,集中处理区内企业等排放污水,逐步实现中水回用,健全完善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报表制度,定期分析和通报区内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五)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应用和推广,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争取政策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增强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六)明确发展目标,推行“补链”战略,完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从高新区优势产业出发,充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的规模、品牌优势,通过加快引进关键“补链”项目,明确优先招商产业,坚持“绿色招商”、“生态招商”、“补链招商”理念,大力发展上下游产品,拓宽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的集聚效应。
我国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工业产业园的案例篇四
广东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省循环经济工作的发展,推动省级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的建设,规范园区管理和监管程序,更好地发挥园区建设对改造、提升和改善地区经济环境保护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包括经认定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省市共建产业基地。
第三条 园区规划范围内原有行政村、自然村有计划的整建制划归园区管理委员会管理。
第四条 鼓励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以下统称投资者)在园区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先进技术企业和产品出口企业。鼓励投资者在园区投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第五条 在园区不得兴办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未达到国家和本省有关环境保护标准的项目以及国家和本省禁止的其他项目。
第六条 投资者在园区的资产收益等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保护。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七条 省经信委节循环经济领导小组负责循环经济示范工作重大事项的决策,协调和监督检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工作的开展。园区管理工作可由省循环办统筹规划,其他相关组织机构协助完成。
第八条 省循环办指导园区组建园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应按照“封闭
管理,一级财政,计划单列”的原则,建立有利于服务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九条 园区管委会应按照管理、服务、协调和促进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实施园区内的行政管理,履行下列职权:
(一)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省循环办有关命令、决定,制定和实施园区有关管理规定;
(二)依据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园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负责园区各类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工作;
(四)负责园区的规划、财政、建设、审计、劳动、人事、科技、安全、环保、统计和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
(五)负责规划、建设、管理园区的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和房产开发、市政及园林绿化等工作;
(六)负责组织、协调、管理园区的科技创新、科技企业孵化;评审认定、申报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
(七)负责园区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事务管理工作;
(八)负责园区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工作;
(九)负责园区企事业组织的管理、协调和服务;
(十)监督、检查、协调有关部门设在园区的派出机构或分支机构的工作;
(十一)省循环办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十条园区管委会依照省循环办授权,统一管理辖区内的各项
社会事务,促进园区各项公益事业的发展。
第十一条 园区管委会、有关部门在园区设立的派出机构或分支机构要简化办事手续,公开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第十二条 园区管委会应积极引入投资、金融、电信、邮政、物流、设备租赁等公共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创造良好的投资与经营环境。
第十三条 园区内的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园区管委会投诉。园区管委会对属于职权范围内的投诉事项,应自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属于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管辖的事项,应告知当事人按照法定程序办理。
第十四条 园区管委会设立相关的职能机构,对园区的事务实行管理,为投资者提供服务。各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支持和配合园区管委会的工作,加强对园区管委会职能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三章 促进与保障
第十五条 园区企业应依照国家和本市环境保护和劳动保障的规定,建立健全工会等相关组织机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职工的生产安全和卫生条件,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 园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第十七条 园区企业解散或破产,依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办理,并报园区管委会备案。
第十八条 园区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所需水、电、燃气、热力,纳入各所属市计划,优先保证供应。
第十九条 经认定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一次性给予工作经费20万元。
第二十条 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及省市共建产业基地实施方案中的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示范项目由省节能专项资金给予支持。第二十一条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以及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升级扩能等项目,优先列入全省重点项目计划和上报中央的计划。
第二十二条 园区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促进园区内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
第四章 管理与考核
第二十三条 工业园区实行年审制度,每两年年审一次,对未照实施方案开展循环经济工作及本办法规定的将取消资格。年审组织单位可由循环办委托相关机构进行。
第二十四条 工业园区的年审采用编制报告,专家现场考核的方式。考核报告必须有相关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内容,考核小组依据指标情况判定园区的循环经济工作开展情况。
第二十五条 年审必须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对采用不正当手段干扰考核的园区,经查实,取消其资格,并不可再次申请。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省经信委节循环经济领导小组负责循环经济示范工作重大事项的决策,协调和监督检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工作的开展。
第五条 本办法由省经信委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第六条 省循环办的职责是:
(一)编制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
(二)协调推进工业园区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工业园区的扶持政策,加强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工作的指导;
(三)组织工业园区申请并进行汇总;
(四)对工业园区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评估。
第七条 各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工作的具体实施计划,按照要求做好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组织申报和推荐工作。
第八条 工业园区牵头单位应成立组织实施机构,指定专人与省循环办建立联络员制度。
第三章 范围和内容
第九条 省第一、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优先认定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第十条“十一五”期间,园区内产业为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可率先认定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第十一条 选择清洁生产、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环保、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新型建筑材料开发和应用等重点内容的园区可优先认定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第四章 认定条件
第十二条 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应符合以下标准:
(一)园区必须是由不同企业组成的独立工业小区。
(二)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三)园区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或深圳市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总量控制指标。
(四)园区企业符合广东省产业政策和循环经济发展需求,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3年)》鼓励范围,并对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和消费模式有较大推动作用。
(五)园区内部管理机构健全,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机构,已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机构,有详细的循环经济实施方案。
(六)园区建设规划经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第五章 申报与评定
第十三条 工业园区由所在地级以上市政府职能部门向省经信委书面推荐,原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直接向省经信委申请。
第八条 各市政府按照工业区的筛选标准,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基础上,推荐本市的循环经济工业区。
第十四条 申报材料
(一)广东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申报书(统一格式);
(二)园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必要时应包括重要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已批准的组织机构文件或企业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验原件)、资信证明文件和缴税情况的文件;
(四)有关节地、节水、节能、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循环经济评价支持性技术文件和有关材料;
(五)由各市政府各职能部门推荐的项目需附推荐说明书;
(六)工业园区管理办法及成立管理机构文件。
第十五条 工业园区全年进行申报,一年分一至两批在统一时间评定。
第七章 后续管理
第十六条 项目单位和省经信委应妥善保管工业园区有关档案和验收资料。
第十七条 工业园区的资金扶持政策由省经信委另行制定办法。第十八条 工业园区实行年审制度,每两年年审一次,对未照实施方案开展循环经济工作及本办法规定的将取消资格。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循环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我国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工业产业园的案例篇五
用循环经济理念引领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发展
作者:邓帮财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23-5-16 陕西省旬阳县位于秦巴贫困山区,地处汉江中上游,是国家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旬阳县生态工业园是陕西省政府批准建设的首批重点县域工业园。园区位于县城以北,规划总面积17.8km2,以旬河为主轴,顺势而建八个工业小区,形成山中有水,水映林绿,林掩工厂的自然生态景观园区。建园3年以来,牢固树立循环发展理念,着着力建设循环产业链,创建循环示范企业,加强循环发展服务监管。2011年,入园百万产值以上企业73家,预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规模工业产值38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72%。从业人员5649人,上缴税收7.5亿元。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快中求好,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925吨标准煤/万元、用水量263.16立方米/万元,园区工业三废循环利用年节约标煤34.6万吨,减排so26.5万吨,余热发电装机1.2万千瓦,年发电8000万度,循环经济效益78400万元。园区先后被省中小企业局授予“重点县域工业园区”、省科技厅授予“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点科技产业园区”、省工信厅授予“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省发改委授予“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园区”。
一、确立循环发展战略。旬阳位于国家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肩负着加快发展与保护水源的双重责任。2004年县委、县政府与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了“旬阳生态论坛”,确立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战略。确定以循环发展为途径,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资源向大企业聚集,项目向产业配套,探索一条以园区为中心,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三年来,园区始终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科学谋划循环产业链条,着力构建循环产业小区,大力建设循环示范企业,搭建工业“三废”利用平台和企业循环发展服务平台。立足县域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产业结构,设计建立生态工业系统,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使园区内彼此靠近的企业,形成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相互关联、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共同发展的生态工业体系链。
二、编制循环发展规划。坚持循环发展、规划先行。先后聘请省内外38名知名专家、6个科研院所联合作战,系统研究,在编制《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同时配套编制了《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主导产业选择与产业布局规划》、《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及《鲁家坝小区锌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规划充分把旬阳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发展基础与时代发展新要求、新理念结合起来;把工业化与城镇化统筹起来;把生态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理念融为一体。通过规划明确了园区的循环产业与布局、园区环境目标与控制指标、园区资源能源承载能力以及重点规划建设项目。依托系统规划,科学指导园区构建循环产业,建设循环企业。
三、建设园区循环产业体系。根据循环经济“3r”和清洁生产要求,按照一个小区布局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有一个龙头企业引领,一个大项目带动,一批企业配套,形成一个循环产业链条的发展模式。通过企业整合、资产重组、土地置换、相互参股的有效形式,先后对16家企业进行整合归位。依托陕西中烟公司旬阳烟厂、陕西有色旬阳大地复肥公司、西部尧柏水泥公司、陕汽集团公司和中电投西北公司五大龙头企业,建设园区烟草食品、新型材料、水泥建材、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制品等六大循环产业发展,形成一批新建、扩建、技改项目,引领产业链条延伸、扩展与配套。通过龙头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技术,带来投资,完善配套园区产业链条,为园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项目、技术、市场支撑,实现工业由办企业向建产业提升。2009年,引进陕汽集团,合股组建宝通公司,新建1000辆汽车装配项目,迅速形成宝利汽车配件、亨通铸件、长江汽车培训、宝利汽车销售和修理一条龙产业链,推动县域工业由矿产开发向新型材料与装备制造产业升级。围绕尧柏年产200万吨水泥生产线,形成矿石开采、原料供应、水泥制品、运输销售等10多个配套企业,很快把一个尧柏水泥生产企业建成一个水泥建材产业。初步形成了鲁家坝锌产业循环经济聚集区、草坪烟草食品产业聚集区、青泥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和柳村水泥建材产业聚集区等四大循环产业聚集小区。使园区实现了上下游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循环的发展模式。
四、创建循环发展示范企业。循环发展的根本在企业。在园区八个小区中选择确定柳村、鲁家坝、草坪三个重点小区,分别建设新型材料、锌材料、烟草加工三个循环产业示范小区。由园区管委会牵头组织相关企业参与,编制完成了《旬阳县柳村新型建材循环产业示范区规划》、《旬阳县鲁家坝锌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旬阳县草坪烟草加工现代产业园规划》。依托旬阳铅锌矿产资源优势,利用资产重组等方式,促进陕西旬阳大地复肥有限公司和陕西中科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完成了产业链整合。中科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上游大地复肥公司生产的硫酸、锌焙砂作为原料,利用大地复肥公司余热发电后的低压热气(300-500℃)作为能源,生产纳米氧化锌,形成锌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水泥作为旬阳重要支柱产业。2007年在淘汰了旬阳县水泥厂、旬阳县秦汉水泥厂等落后产能的同时,引进西部尧柏水泥集团公司投资8亿元在园区建设4500t/日产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并配套建设7.5mw低温余热发电站。经过多次优化设计,使项目占地面积由300亩减少到170亩,与同规模项目相比,节约土地30%。为确保企业清洁生产,投资1.3亿元建设国内技术最先进、距离最长(7.3km)、输送量最大(850t/h)的管式胶带输送机,年运矿石612万吨,年节约汽运耗油3672吨,年节约标煤5400吨。企业联合南京大学进行技术攻关,年可利用旬阳铅锌矿尾渣约30万吨,利用固体废渣率达28%。与此同时,园区组建固体废料收运的旬阳耘沃工贸公司、拥有150多辆车进行水泥运输的旬阳百通运输公司和旬阳平安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建成柳村新型水泥建材循环小区。中科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和尧柏水泥有限公司已被确定为陕西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成为全省同行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典范。
五、建设园区“三废”利用平台。为了确保园区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循环发展,园区管委会结合旬阳县总体规划,把园区工业发展县城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废气余热综合利用、配套建设。投资2亿元在园区老龙沟工业小区建设2.0万m3/d的污水处理厂;投资6000余万元在草坪工业小区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厂,投资6000多万元在园区安康尧柏水泥公司和陕西旬阳大地复肥有限公司建成2座余热发电站,年发电量达8000万kwh,年可节约标煤5万余吨。通过对三废的综合处理、循环利用,使三废的处理率达90%以上,达到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环境排放标准。
六、创新园区清洁生产技术。大力鼓励和组织园区企业引进应用清洁生产技术,组织企业主动和西安科研院所联系合作,先后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8个院校签订“县校合作框架协议”,解决园区企业循环发展技术难题。园区与旬阳县恒源生化有限公司经过4年多的共同努力,完成黄姜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技术研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陕西中科纳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旬阳大地复肥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联合作战,研究获得专利7项,并成为国家最大的纳米氧化锌新材料生产基地;安康市尧柏水泥有限公司与西安科技大学、南京大学配合攻关,成功研究出铅锌尾矿生产水泥综合利用技术;旬阳县新森林生态工业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中药材研究基地。园区有4家企业被授予高新技术企业,共获得8项发明专利,26项国家级或省级科技奖项。一批先进技术的引进,促进了园区企业生产水平提升,推进了园区循环经济发展。
七、加强园区循环经济服务与监管。为加强推动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一是认真贯彻《陕西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积极帮促企业在技改立项设计中、将循环发展目标融入到项目设计之中、将节能减排落实到企业技改的建设之中、将各项能耗指标落实到企业月度和季度生产之中、加强建设项目节能、环保评估。二是积极争取国、省专项扶持资金。先后争取陕南突破发展、节能、贴息等多方面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扶持园区企业技改扩建,发展新产品,应用新技术,调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园区循环经济宣传引导和日常监管服务。投资400多万元建设旬阳县工业展览馆,集中展示和宣传园区循环发展的目标和规划思路、方向、重点产业和发展途径;定期对重点企业进行指标统计评价和监管预警。通过有效的服务和监管,把园区循环经济的目标措施的落到实处。
上一篇:2023年巡视动员会讲话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