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句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熟悉有关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那么你们知道汉语言文学开题报告范文怎么做吗?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汉语言文学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汉语言文学开题报告范文1: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1。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院、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1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不能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1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5年4月26日或2005-04-26。
4、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注标准要参照《韩山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标准》(韩教字
[2005]53号)执行 毕 业 论 文(设 计)开 题 报 告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 》(何文茜)等; (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 毕 业 论 文(设 计)开 题 报 告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2006年11月—2007年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07年2月—2007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07年3月—2007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07年4月——:定稿。 预期效果: 本文结合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阐释,尝试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5.已查阅参考文献: 书籍: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金宏达,《华丽影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
张新颖,《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M】。北京:3联书店,2001年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类时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6、吴战垒,《电影欣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7、陈卫平,《影视艺术鉴赏与评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8、聂欣如,《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学术论文: 1、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5卷第4期第51页。
2、 李祥伟《丑趣———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象》,学术论坛, 2005年第6期第140页。 3、 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报,2004年第4期第38页。 4、张江元《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第26卷第4期,第54页。 5、屈雅红《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6卷第6期,第33页。 6、何文茜《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2期,第39页。 7、何蓓《犹在镜中 —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0卷第4期第40页。 8、申载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9卷第5期第12页。 9、吴晓,封玉屏《电影与张爱玲的散文写作》浙江社会科学报, 2004年第1期第204页。 网络资料: 1、《恐怖情节心理分析》 2、《绽放在暗地里几个唯美的惊惶意象》 3、陈文珊《女性·月亮·鬼气——试论《聊斋志异》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指
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院(系)审查意见 院系(公章): 年 月 日
汉语言文学开题报告范文2:
李贺的诗歌在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他生活在战乱频繁的中唐时期,入仕不济、多病缠身等诸多因素聚集于一身,因此他比其他任何一个诗人对生命的感受都更为强烈,他的诗歌中倾注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本文计划从他的诗歌和生平中窥探诗人李贺的心灵和精神,从而领悟到了李贺诗歌和生命的价值。
本课题研究所需材料,如李贺的诗集校注等作品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已初步搜集完毕,本人通过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完成该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古代文学知识。此外,本人有充裕的时间完成该项课题研究。
方案设计:
本文计划以李贺的生命意识为纲,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从社会历史、人生际遇、自身个性等方面思考李贺强烈的生存忧患感、强烈的时间紧迫感等生命意识的凸显。再以此深入到李贺的诗歌中,透视诗人内心强烈的生命意识,将其强烈的现世感和作品结合起来研究他的生命意识。
本研究属于归纳、递进型的研究,研究方法应用除了重视主体思维与科学方法之外,将特别注重文献材料,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通过对有关材料进行有效地比较与整理,最终能够得出结论。
进度计划:
阶段 起止日期
1 搜集材料、开题阶段 XX年12月——XX年1月
2 初稿写作阶段 XX年1月——XX年4月
3 论文修改、定稿阶段 XX年4月——XX年5月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p副标题e
汉语言文学开题报告范文3:
论文(设计)题目
近十年来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
学生姓名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专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目前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方兴未艾,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总体来看,研 究者的定量研究多于定性分析;多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审美学的角度进行评析;对其产生 的原因的认识比较全面;对其后果和影响的分析比较客观;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比较理性和宽容。但 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使用情况等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有的网 络流行语研究中缺少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还需要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深入和细致的 整理和研究。
选题目的: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一支,以独特的风格和迅猛地传播速度出现在人们的日常 生活中,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力求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 结,使网络流行语在规范中发展。
选题意义:希望通过研究,使我们对网络流行语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针对网络流行语中出 现的不规范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使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逐步丰富和拓展 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领域,激发我们对网络流行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和理论观点综述: 1、研究文献: [1]曹起.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变异分析[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8;32. [2]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24. [3]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4,11:96. [4]李润生.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 [5]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80. [6]陈勇力.网络时代的新“语言 ”[D] . 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3. [7]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12. [8]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9. [9]邓文彬.网络语言的定位与规范问题[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4-01. 2、理论观点综述: 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是现代汉语语言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具有和其他领域的流行语一样的 基本属性,又具有独特语言学领域的特色。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界定标准。比如有的学者所言,“网络流行语的 产生和发展变化都不以个体的意志为转移, 是社会集体意志的产物” ,这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论 述的;还有研究者从语言中的修辞角度进行解释,网络流行语的各级语言单位在修辞手段应用上呈 现出许多独到的修辞特点:有的则是从审美观点出发,指出网络流行语适应时代发展,更加迫求文 明、美感和高雅。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和触及 到的一切语言,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也引起学者的重视。 本文主要是从网络流行语的概念和发展入手,借鉴先前研究学者的经验,在语言学的基础上更 加全面的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结。
主要研究内容:
一、网络流行语的概述
(一)网络流行语的概念 (二)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现状 二、 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一)语言的合作原则 (二)语言的经济原则 (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
三、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
(一)语音手段 1、出现大量的谐音词 2、同音法
(二)词汇手段 1、词语的缩略法 2、旧词新用 3、借词的大量增加
(1)音译词 (2)意译词 (3)音译兼意译4、数字或字母代替汉语词语 5、方言词的运用
(三)语法手段 1、词序的变化 2、词类的发展 3、语法中的类推作用
(四)修辞手段 1、隐喻的大量使用 2、借代的运用 3、仿词的出现
四、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一)来源于社会热点事件 (二)来源于网民自创 (三)来源于影视文学作品 (四)来源于春晚经典台词
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条件:借助学校图书馆查阅一些与论文相关的书籍、期刊等资料;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的大量 信息作为参考;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方法及措施:首先,掌握大量与网络流行语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第二,通过图书馆及互联网 查阅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相关文献,并将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做好相关笔记;第三,在不同年龄段 网民中间做一系列问卷调查,用来掌握网络流行语的实际使用情况,用以支撑论文观点;第四,在论 文指导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其在理论及应用上更加严谨;最后,整理归纳所有 的资料及调查数据,经指导老师的审核后完成论文,然后将资料进行保存,作为以后学习和工作的资 料。 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
签字: 年 月 日
注:1. 此表前五项由学生填写后交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否则不得开题;此表作为毕业论文(设计)评分的依据。 2. 学生填写部分可以用电脑输入,教师填写部分必须手填。本表要求双面打印。
看过汉语言文学开题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