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事迹报告文学

佚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事迹报告文学

事迹报告已成为当今教育人、鼓舞人的新时尚和最佳手段之一。你去吗事迹报告文学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事迹报告文学范文,仅供参考。

事迹报告文学范文1:

--电力维修大队电修队***

***,男,汉族,1965年出生,大专文化,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电力维修大队电工一队副队长,电工二队队长,电工一队队长,电修队队长。2006年公司优秀共产党员、2024年度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干工作有股“拼劲”。1998年抗洪,洪水淹没葡四联地区。大队领导问他,一天能不能收回四台被洪水淹没的变压器,他拍着胸脯向领导保证最少六台。早晨不到五点,他就组织员工赶到洪水一线。刚刚下午,就回收了六台变压器,看到天色还早,他一咬牙继续干,结果头一天就在水上回收了变压器8台,比领导规定的任务多完成一倍。2000年,葡南地区刚刚遭受洪灾,大家都认为葡南的线路事故率要高于往年。***不服输,带领员工加班加点,日夜奋战。一个检修就紧线200余处,扶正杆基100余棵,处理各种缺陷700余处。一举改善了葡南线路状况,当年葡南的线路事故率大大低于历年平均数。

***抓纪律有股“严劲”。在他带过的队伍里的员工都知道***有句口头语,“别讲客观原因,任务完成了就是功,完不成就是过”,在他的字典里就没有“干不了”这几个字。员工要是在工作中有什么安全隐患被他发现,就大会小会的

批评,直到批评的员工记住,批评的员工注意为止。可也不光批评,上午批评完,晚上下班就找员工吃饭。“上班必须严格,下班就是朋友”。在质量上更是严,谁检修的线路要是出了故障,大队罚完,小队加倍罚,还要求出故障的员工在开早会时向大家说出自己检修疏忽的原因,分析自己为什么会出现疏忽。在他的严格要求下,他曾带领的两个外线队人人操作过硬、检修质量过硬、抢险效率过硬。到了电修队后,他更是严把安全质量关,每个螺丝,每个金具他都要认真检查。针对偷窃电严重的现象,他亲自带领员工对转供电、临时施工用电进行排查,逐户电表进行核对,对偷窃电用户坚决打击取替,上报大队,仅一年,就收缴窃电用线5000延长米,为油田挽回五万千瓦时的电量。

***对自己有股“狠劲”。常年的外线工作使他他身患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症,长时间坐着腰就会疼得要命,可每当恶劣天气,电网抢险时,他带领员工日夜奋战,往往一顶就是几天几夜。直到现在,他也只能睡没有床垫的硬板床,因为只有硬板床才能让他的腰痛缓解。他对自己“狠”,对家人也“狠”,几天几夜不回家,孩子在电话里求他让他回家,他答应孩子后电话一撩,就又带领员工进行抢修。他的“狠劲”带动了员工,鼓舞了员工,这股“狠劲”完美的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先后获得2005年度油田公司优秀共产党员,2024年度油田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他的拼搏使他拥有了充实的人生,他的严格带领出了一支又一支过硬的队伍,他的“狠劲”诠释了他共产党员的身份,他就是铁人式的好队长—***。

事迹报告文学范文2:

手持彩练当空舞

——记xx县最美乡村教师xxx

托尔斯泰说: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热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那么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题记

因谢公美丽的传说而尽显小家碧玉风范的黄山脚下,时常会演绎这样动人的情景:一个敦厚朴实的年轻小伙子,总是在一群娃娃到来之前早早的等待在马路的十字路口,在滚滚车流中,他一道一道、用双手牵着每一个孩子经过那片危险地带,司机们热情的称他为‚护花使者&8219;……他——xxx,公安县黄山头第二小学教导主任。山路十八弯,从他舍弃镇

中学舒适环境来到这里任教的那天起,他就和孩子们有个不变的约定,每天上学放学护送着他们过马路,当起这群山伢子的安全保护伞……

家人眼中的‚傻子&8219;p副标题e

三年前,在众多人的不解中,他从镇初级中学义无反顾地来到了离家十余里的山旮旯里。来自农村的他对农村的孩子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样的选择意味着将与妻儿两地分离,意味着每天上下班的风雨征程。家里的老父亲大发雷霆:‚当初好不容易培养你跳出了农门,你怎么又跑到农村了呢?&8219;‚你个傻瓜,别人都不愿意去的地方,就你逞能.你去了就别再回来!&8219;这是妻子当初甩给他的一句话。他没有太多的解释,只是说:‚那里的学生更需要我。&8219;每天清晨与在熟睡中的妻儿告别,夜晚与在熟睡中的妻儿再见,一天下来和她们难得说上几句话。每每想起这些,他总是深感内疚,作为丈夫和父亲,亏欠妻儿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但是,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他要让孩子们都有机会打开那双隐形的翅膀,这是他的心愿,也是尽他所能去做的事情。

同事眼中的‚疯子&8219;

事迹报告文学范文3:

庄仕华,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入伍三十八年,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九次。二○○五年十一月获“中国医师奖”,二○○六年三月获“全国百姓放心医院院长”荣誉称号,被评为“感动新疆十大人物”,二○○七年五月被武警部队评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有一年夏天,护士长于晓萍在庄仕华家里无意中看见了那些鞋。那些鞋摆放在贮藏室里,十七八双吧,胶鞋皮鞋,列着队。“你爸的吧?”于晓萍指着鞋说。那些鞋有个特征:鞋后帮通通卧倒,像统一做着一个规范的战术动作。庄岩告诉于晓萍,这些倒下的鞋帮呀,她一锤子一锤子一双一双地砸过。于晓萍与庄仕华在一块工作二十多年,知道院长平时穿鞋都趿拉着,进手术室出手术室,脱换时图个方便嘛。庄岩告诉她的于阿姨,不止这个。父亲每天做五六个小时的手术,每天查房三个多小时,全天基本是“站”和“走”,每天回到家,脚都是肿的,一摁一个坑。父亲的脚自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正常地穿鞋,女儿就开始给父亲砸鞋帮,把硬扎扎的鞋帮砸倒、砸软,鞋帮软软的,父亲的脚就会舒服一些。

庄岩给父亲砸鞋帮,砸了很多年。她想,自己会一直砸下去吧,直到有一天父亲老了,挪不动腿了,兴许才会停止。

人际温度

五十四岁的帕依夏是个非常“专业”的患者,把自己的病早就研究透了。去年,她精心挑选了十月一日这天来到武警医院。她是个高敏患者,所有的西药都过敏,已经走了不少家医院。可是,胆石好取,过敏麻烦,哪家医院都不肯冒这个风险,武警医院是她最后的希望。她之所以选在十一长假来这儿动手术,就是考虑到节假日病人少,过敏源相对容易控制。即便这样,医生们也不愿意收下她,护理太难了,风险太大了,一旦手术中出现危急情况,抢救都无法进行。南方有一家大医院,因为病人对抗生素过敏导致死亡,被患者家属告上了法庭,结果给医院招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说句到底的话,武警医院没必要冒这个风险——也冒不起。医院的肝胆外科中心,眼下不仅在新疆、在全国有影响,甚至不少海外华侨也来看病。如果这个手术做砸了,就等于砸了自己的牌子。而庄仕华个人损失可能会更大——十万例手术,无一失败,难道要他亲手把自己这个惊人的纪录葬送吗?然而,大家都不同意收,庄仕华却坚持要收,说出的是一个不太着调的理由:“本来嘛,人长得挺漂亮的,因为对药物过敏,怕着凉感冒,一辈子连条裙子也不敢穿,多可怜啊;这又得了胆结石,够痛苦的了……”麻醉科主任再有两年就退休了,他正惦记着自己“安全着陆”的事,当时就跳了起来:“安全第一,我不干!”庄仕华板着脸说:“就你能干,你不干谁干!”

庄仕华给帕依夏做手术前,把能想到的准备都做了:没有病房,他让在四楼顶头腾出一个房间,那儿从来没有存放过药品,还调整了上下班通道。所有的工作服、病人用具全部更新,连病人的生活用品都按照他的要求买了新的。手术和术后恢复都很顺利,病人痊愈出院时,大家都很高兴,于晓萍朝大家伙眨着眼,逗庄仕华:“真可惜呀,治不了她的过敏症,这辈子她要是能穿上条裙子就好了。”

这种悬崖边上踩高跷的“悬事”,庄仕华干的可不止一件两件,这么多年,他手术过的特殊病人足有一百多号,年龄最大的一百零六岁,最小的才二十一个月。那个最小的病号叫杨怡菲,是阿克苏的一对夫妇从四川抱养的。孩子爱吃鸡蛋,可吃了之后又哭又闹。孩子好像不发育,自到了他们手里就没长过个儿,小脸黄黄的。他们想不要这个孩子了,可又有点儿舍不得。小龄结石,且先天性胆管畸形。这个“小龄结石”是收下了,可是,这么小的患者,麻醉根本无法保证,护理上更没有经验——这哪是什么“小龄结石”啊,分明就是庄院长捧回来的一颗“人体炸弹”。也就是庄院长,艺高、胆大、人好,连老天爷都在帮他,真就让他稳稳当当地“拆”了这颗“炸弹”,他生生从杨怡菲那粗不足零点三毫米的畸形胆管里,取出了半颗樱桃大的结石。住院期间,小女孩一看见庄仕华,就黏着他,像个小尾巴一样跟着他。

有人预言,飞速发展的医学,将导致现代医学分工日益细化,其后果使得过去一个医生面对一个病人的对话氛围,切换为一个医生面对一个器官,甚至几个医生同时面对一个病人。这样的发展无疑以牺牲温情为代价,当医生面对病人的时候,他们的眼中很容易将对象分割为系统、器官,试图通过纯粹的技术手段消灭病源。这种技术主义的逻辑无疑会导致一个基本事实的被忽视:医乃仁术。一个“仁”字,道出了医学的本体。说到底,医学是一种特殊的人际,而医生就是这种特殊人际的维护者,是人际温度的呈现者。通常,一个社会出了问题,一定是人与人的关系出了问题,人对人的态度出了问题。大医医国,从某种意义上讲,庄仕华的所作所为直奔主题,就是冲着当下社会酥松低温的人际去的,他以一种持续而耐久的高温维护并体现着一种中华民族古老而又崭新的人际。

还是庄仕华和赛福琴结婚的头几年,一天中午,赛福琴回家见房门没锁,以为庄仕华在家,推门就进,吓得“哇”的一声跑了出来。原来她家厨房里有两个陌生人,一个男的手里还拎着把菜刀。她被吓坏了。那两个人赶紧追出来,说他们是住院病人的家属,是庄医生给了他们钥匙,让他们来家里给病人做顿可口的饭菜。庄仕华对病人的好,那是真的好,好到家了。去年春节前,肝胆科来了个六十六岁的胆囊癌患者,名叫杨双喜。他在乌鲁木齐打工,快要过年了,老板给发了工资,他这才有钱给自己看病。手术后,病人不消化,什么药都不顶用。其实,最好的消化药就是他自己的胆汁,早晚各喝一次,每次五十毫升。庄仕华又哄又劝,病人总算同意喝自己的胆汁了。可是,病人肝功不好,从引流管接他的胆汁时,护士就戴着手套。庄仕华看见了,说:“他本来就不愿意喝,知道你们嫌脏,他还能喝吗?”说完,他就自己去给杨双喜接胆汁,然后换了新药碗去给他煮,煮好后端给他喝。庄仕华对病人的好,让旁人心生疑惑:这年头儿真有这样的人?哪个星球派来的“外援”吧?庄仕华肯定不是圣贤,那么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就没有做作之心、虚饰之态?可问题是,做秀有他这样做的吗?一个人,能把做秀做成他这样,坚持做到几十年不动摇、不走板、不变形,做到人心公道,做到天地正义,那么,这种“做秀”我们就只能将它定义为——做人。

二○○一年十二月十七日晚七点多,武警医院跑来一个小女孩,看见穿军装的就扑,抱住不放,又哭又喊:“我妈妈快死了,救救我妈妈吧!”小女孩阿丽瓦热的哭喊牵出一辆板车,板车上躺着的就是她“快死了”的妈妈古丽莎。下午,古丽莎从洗衣店下班回到家,正要给孩子做饭,突然嘴里往外冒绿水,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这是胆结石的老毛病又犯了。阿丽瓦热又哭又喊,邻居卖菜的汉族老太太听到动静跑过来,急慌慌地说快去武警医院,找庄仕华。

果然是来对了地方,找准了人。庄仕华查看病情后说:“准备手术!”古丽莎从手术室出来,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等她醒来,护士告诉她,庄仕华从她的体内取出了一个鸡蛋大的结石。幸亏抢救及时,不然胆囊破裂,可能她的命就没了。身体一天天好起来,古丽莎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她的日子过得惨淡,下了岗的丈夫酗酒,去年又丢下她和两个孩子离家出走了,她独自强撑着这个家,找了份洗衣店工作,靠每月三百元的工资和政府的低保艰难度日。一个胆囊手术最少也要两千六百元。现在,手术做了,人也快出院了,可是住院费还摸不到个钱毛毛,她快要愁死了。她找到庄仕华,想留在医院当杂工,来抵自己的住院费。庄仕华沉默了一会儿,说:“你家的情况我们都知道,看病的钱我们帮你解决,你就带着孩子安心回家吧,好好养病!”后来她听说,庄仕华带头捐钱,为她交了住院费。出院那天,庄仕华把古丽莎母女送回家。他和司机从车上抬下两袋面、一袋大米、一桶油,还雇了辆三轮车拉来了一吨煤。

阿丽瓦热要上学了。庄仕华买了新书包、文具盒和本子送给她,还把她送到学校,办了入学手续,交了学费。阿丽瓦热从一年级开始,每学期考出好成绩,就给庄仕华送一顶小花帽。她自己不会做,就向妈妈学着做,现在已经送了十三顶小花帽。二○一一年四月,庄仕华帮古丽莎一家申请上了政府的廉租房。他掏钱设计装修,为这个新家买了煤气灶、微波炉、沐浴器和电视机。他的妻子赛福琴亲自给挑了窗帘、挂毯和地毯。拿到新房钥匙那天,古丽莎的手颤抖得厉害——八号楼三单元三○四号,她看了一遍又一遍,念了一遍又一遍,知道她也能过上好日子了。

岁月燃情

还是二○○三年的事。木扎别克得了胆结石,可这个剽悍的哈萨克牧人惧怕开刀,所以原本一个手术可以解决的事,却让他耽搁下来。犯了病,拿药顶,家里的几十只羊就这么一只接一只地“顶”了药费,一直到只剩下五只母羊,“顶”不动了,也不敢再“顶”了,再“顶”家里就只剩下羊毛了。一天,他到武警医院看一个住院的亲戚,离去时,突然胆绞痛,痛得他捂着肚子蹲在医院门口。正好,庄仕华提着水管子给花坛里的花浇水,一眼看见了他。庄仕华忙叫人把木扎别克扶到了急诊科,一查,原来是一粒结石卡住了胆囊颈部。庄仕华劝木扎别克,如果采取消炎的保守治疗,还是除不了病根。木扎别克坚持着不开刀,不做手术,说没钱。庄仕华说:“保守治疗要住院,至少要住一个月,也不少花钱。”木扎别克见庄仕华说得实在,就跟他老婆商量了,决定做这个能“去根”的手术。可是,他手里确实没钱。木扎别克的老婆东挪西凑,只拿来了两千元,至少还差五百多元。庄仕华说:“先治病,后说钱。”庄仕华马上安排了木扎别克的手术,抽血、化验,一切准备妥当,四个小时之后,把他推上了手术台。木扎别克一再跟庄仕华表示,我缺钱你们都给做手术,我绝对不能欠医院的钱。临出院之前,他让老婆把那五只羊赶到了医院,说他已经“侦察”妥妥的了,医院里有一个清真食堂——一只不够两只,两只不够三只,杀了它们,给医院食堂,顶医疗费,反正就是不能欠医院的钱。庄仕华听木扎别克在那儿磨牙,不言语。当时医院正好维修营房,漆门窗,他顺手抓过一把刷子,在每只羊身上抹了一块黄油漆,吩咐把羊赶到医院小农场的羊群里。木扎别克出院了。那五只羊也要跟上他一块回家——医院压根就没打算把它们变成“医药费”。庄仕华让木扎别克把羊赶回去:“农民不能没地,牧民不能没羊。”木扎别克明白自己碰上了好人,他的羊也碰上了好人——羊儿们显然受到了款待,像串了趟阔亲戚,个个都被养得肥肥的,白白的。过了几个月,木扎别克揣着卖羊毛的钱来医院结算医药费,会计告诉他账已经结过了,他欠的六百多块钱是庄院长替他垫上的。听了这话,那么个大块头的汉子,当时就抹开了眼泪。三年后,这五只羊发展壮大到二十多只。这年过“八一”,木扎别克从他的羊群里挑了只肥的宰了,收拾干净,扛着到医院来慰问庄仕华。庄仕华赶紧让食堂给羊过秤。这羊真够肥的,五十斤,一斤羊肉九块钱,当时他就把六百块钱摁在了木扎别克手里。

这位哈萨克牧民是质朴的,用质朴的方式给自己办大事。庄仕华的回应也是质朴的,他相信木扎别克不会赖账。医生本来就是个质朴的职业,是人心对人心。草根出身的庄仕华无疑是质朴的。从根底上讲,他的成长环境比较劣质。因为贫寒,庄仕华成长得艰辛;同时也是因为贫寒,他生活得饱满而丰盈。上学时,他连每个学期一块五毛钱的学费都交不起,小学到高中的学费是国家减免的。从小学到初中,一个叫马华友和一个叫陈淑英的老师一直资助他。上高中时,学校在二十公里以外,他每周都要背上糙米或者红薯去求学。学校食堂每周收两毛五分钱的菜金,他交不起。班主任老师杨泽超为了能让庄仕华尝到荤腥,打听到哪天食堂有肉菜,就替他交上那一天的菜金。刚当兵时,一次骑马摔伤住院,与一个名叫吐拉西的维吾尔族汉子住在同一个病房。吐拉西的妻子再都汗给丈夫送饭时,有好吃的都要多带一份给庄仕华。这些点点滴滴的温暖,在年深日久的岁月里滋生繁育,不知不觉中成了庄仕华精神生命的某种基质。

得之滴水,报以涌泉,这种朴素的美质,如今早已经由他手里的那把出神入化的手术刀放大为天山大漠般的恢宏气势——大医仁心,温暖苍生。

乌拉孜家在大泉村是数得着的富裕户,有十头牛,三百多只羊。可是,他和他的老婆帕拉木汗做梦也想不到,他们的牛羊连同全家的幸福生活咕咚一声,掉进了井里——乌拉孜放牧时一脚踩空,掉进了二十多米深的废弃矿井。颅骨破裂,腰椎三处骨折,大腿断成三截,右臂骨折……这一天是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四日,一个黑色的日子。经过六天六夜的抢救,乌拉孜活过来了。乌拉孜在武警医院一住四个多月,家里的钱用光了,牛羊全卖了。乌拉孜闹着要出院,帕拉木汗天天哭,除了哭,她什么都不会了,只会去找庄仕华。几年前,庄仕华为她做过胆囊手术,她认为那是一个“太好的人”。庄仕华找了车,把乌拉孜送回家。回到家的乌拉孜只剩一条命,人是废掉了,躺在床上不能动。帕拉木汗照料丈夫的吃喝拉撒,还要顶门过日子,她觉得自己的生活真的掉进了黑咕隆咚的井里。这时,庄仕华来了,自行车上驮着一袋面、一壶油,身上的挎包里还带着一些药品和导尿管。

庄仕华说:“我会经常来的。”

经常是多长?乌拉孜没想过,帕拉木汗不敢想;庄仕华没想,他知道事不是想的,是做的。从这天起,庄仕华半个月来一次,为乌拉孜做康复治疗。刚出院那会,乌拉孜大小便失禁,一天换二三十块尿布。帕拉木汗一天到晚不停地洗啊洗。庄仕华看了心疼,买了一台雪花牌洗衣机搬过来。几年后,庄仕华又给她买了一台双缸洗衣机。

为了给乌拉孜增加营养,庄仕华牵来了一头奶牛:“挤奶给乌拉孜喝,让他快点儿站起来。”帕拉木汗心疼死这头牛了,冬天怕它挨冻,特意缝了件棉袍给牛穿上。庄仕华一见,笑了。

经常有多长?庄仕华从来没想过,帕拉木汗也从来没想过,她记,记录下了这份“经常”在日日月月年年岁岁中的无限延长──把庄仕华与她家有关的桩桩件件写在纸条上、药品包装盒上、烟盒上,甚至是从前的布票背面,记了一百多张。

二○○二年,乌拉孜竟然站起来了。

庄仕华没想到帕拉木汗会作这样的记录。于他而言,岁月无言,冷暖自知,一个人来到这世上,做你应该做的,做好,就足够了。作为一个医生,病人就是你的天,是你的一切。新疆是肝胆疾病的高发地区,庄仕华的眼睛早就瞄在了这里。


看过事迹报告文学范文

11794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