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他的学生有很多的日常问答,有一天,颜回,子路和老师在一起聊天,老师说:“你们每个人都说说自己的志向吧。”子路说:“我的志向就是,衣服,马车这些好东西与朋友一起分享,用坏了也没什么抱怨。这就是我们的志向。”颜回说:“我的愿望就是一个人不经常夸耀自己,也不经常宣扬自己的功劳,能够做到很谦逊也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学生发现老师还没有说话,子路就对老师说:“希望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呢,就淡淡的说出了对自己人格理想的描述,很简单,就三句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志向就是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我们想一想,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摆脱与这三种人的关系,那就是我们的长辈——生我养我的父母,我们的平辈——一生相伴相随的朋友,我们的晚辈——自己的儿女。
孔子先不去谈怎么样建设国家社稷,怎么样建立多少功勋,而是说让我的老人都安顿了,让我的朋友对我可以信任,让孩子们觉得我这人是值得追慕,缅怀的。如果我的存在能够让这三种人心中有这样的种种寄托,也就够了。
一个“安”字容易做到吗?让老人处在安其身,内在得安其心,可能每一个儿女都有自己的做法,但是真正能够做好的却不容易。中国民间有个说法,叫做“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的,因为这是让你生中最深刻,人人不可回避的。在孝顺这件事上,民间还有个说法,叫做“论心不论迹”。我们知道,不一定每个小子都有充足的钱财和很高的地位,能够按照他们的梦想把爱折合成一种物质条件给父母。有时候,一个很深的心愿,但是做起来却是一件朴朴素素的小事,小到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