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清明。
恐怕,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留下深刻印象的清明吧?
小学的时候,也不过是与同学一起,带着零食、拎着水壶到烈士陵园去。与其说是去缅怀革命先烈,倒不如说是野餐更合适吧?那时候,真是巴不得天天去扫墓,心思完全不在先烈们的身上。
我恐怕是第一次,如此畏惧扫墓这件事情。为什么悬疑小说会如此钟情于对墓园的描写,我总算明白了。
没有那一堆一堆的坟堆,没有闪烁不定的鬼火,没有少言寡语的守墓人,没有丛生的杂草,只有静谧而冷清的空气,只有石碑,白森森的,挂着各色的花,碑的两旁的栏杆上刻着两只对望的石狮,下面用精细的线条勾勒出荷花的形状。正中间供奉着牌位,两旁搁置的两盆小松笼罩在灰土中。在前边铺上黄纸,一一将水果、糕点摆上,虽然知道那个人不会来笑着接纳这些东西,但总是对生者的安慰。
到处都是一片寂静,风不止,裸露的树枝交杂在墓碑的上空,风卷过几片没有烧尽的冥币,空气中混杂着香火和燃烧物的气味,气氛压抑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太姥姥,我来看你了……”
对着那墓碑上生硬的字体,我向这块土地下的亲人问候。
最近天气很好,暖洋洋的,似乎春天真的来了,难得想放松一下,本打算一觉睡到大天亮,却醒得很早。透过窗帘的缝隙,我就这么看着天空从灰暗渐渐变得一片亮丽的淡蓝,闹钟的指针走过9时。
不想写作业,就坐着发呆。
早上要去给太姥姥扫墓啊……于是不禁想起了李老师的那位学生——在几天前晚上的大风雪中从高楼上坠落的学生。生命,这么脆弱。
“死亡”这种事情,上演得太频繁了——人类的餐桌上,就不知堆积了多少生命。这不过是自然无法改变的规则,就是自认为无比伟大的人,也没能够逃脱。
所以大家常说,放弃生命这种事情是愚蠢的,本来就有限的生命如果不加珍惜,白白流失的话,对不起珍爱你的人,也是对不起你自己。活着痛苦也好,艰辛也好,无论怎样,都能成为“活过”的证明啊。
总有一天,我们也将安眠在地下的某处。
总有一天,我们也将会被人忘记。
为何不多珍惜一点自己的生命,最起码,对得起自己。
在太姥姥的墓前,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毕竟即使是说了,她也听不见。清明,不是为了死者而存在的,是为了生者能从心理上得到安慰,才有了这样的节日。设想,百年之后你的孙子记得你,而只要再过一百年,还有人会记得你吗?
活着,是为了证明自己“活过”。
扫墓回来,却怎么也静不下心来。
想了想,于是翻看以前的照片。
刘思艺。呵,又是这个名字……
我们曾经一起上学,一起玩,他还告诉我“无壳蜗牛”的真相……记忆还在,这个人,却已是不在了。
他的生命停下的那一刻,世界没有改变一丝一毫,我对他的记忆,也永远停留在了那张稚嫩的面容上。他神气十足地举着长过自己手臂的模型枪,穿着黑色的厚棉袄,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脸圆嘟嘟的,双脚深陷在雪地里,好像还在和我炫耀:“我的鞋没有进水!”
呵……已经,不可能,再一次,见到他了。
这个人,已经从我的生命中,完全地,消失了。
我没有亲眼见证过亲人的死亡,也无法想象那种感觉——那种因为面对死亡而产生的空虚、无力还有恐惧。
李老师在广播上提到她的那个已经逝去的学生,声音哽咽不已,我想起了太姥姥、刘思艺、袁子轩……那一瞬间想起,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和谁会阴阳相隔,但这却不可避免。
珍惜自己的生命,无论是什么人,若是死去了的话,总会有人为他而伤心地。死者总会在剥夺了生者重要的一部分之后再挤干生者的眼泪,我们再痛苦,伤人伤己去让爱自己的人们痛苦呢?
不是为了自己而活着也好,至少也要为了自己的亲人而活着;再怎么痛苦,以后也会发现这些痛苦不足挂齿,不必因此而轻生。
那些并非因为自己的意志而逝去的人们,他们至少做了抗争,虽然没有的到结果,但是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坚强。以后,无论发生了什么,我都不会允许自己有轻生的念头,我还有家人,还有朋友,生命决不能践踏。
其实这是今年4。30时候的文章了,网络恢复之后才得以发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