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5篇)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
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学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克服缺点。现将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一、拟定教学计划
按照课程标准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3、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
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教师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四、不足之处及今后努力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学校应注意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问题,应加强学科组集体备课,在教学设备、资料上加大投入,引导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会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2
一、学期目标
本期来,本人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和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和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和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和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和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所以,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和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3
本学期,本人承担了六年级二班品德和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树立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转变观念,力求树立先进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所以,我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认真钻研教材,探索种种教学方式。
品德和社会科目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诸多领域,对教师备课的要求也相当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本学期我力争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多渠道地搜集资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总体效果良好。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加强德育方面的渗透。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所以,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
四、善于从教材出发,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
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和明理,知识上的接受和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五、利用网络资源,引导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本册品德和社会的内容网络上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收集和课堂上能够展示的都还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在课前我会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在课堂上来交流,课后再做拓展的要求,每个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自己本期研究的对象,形成一个专题,期末的时候再将同一专题的同学集合起来召开发布交流会。这样,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学生兴趣浓,教学效果好。
六、拓展课堂教学的内涵,充实课程内容。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和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以上是我对一个学期以来品德和社会的教学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和时俱时,提高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4
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为了更好的开展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成绩,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具体措施(一)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掌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协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二)上课时关注儿童的实际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身的世界动身,用自身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身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身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在教育教学中,随时随地引导学生做一个维护环境的好小朋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沛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身边动身,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四)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只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五)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才干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沛的理论指导,才干防止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六)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身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七)能够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好电教手段,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必要时使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三)作好与家长的沟通。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一起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示,同时结合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等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四)俭以养德,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注意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身边动身,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总之,本学期我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努力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通过这一学期的工作,班上46名学生,不论是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学习能力上,或者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继往,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汲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5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新的教学理念使得《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开始逐步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学科,多年来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想搞好品德教学,首先教师要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新的教学理念更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去实践,去贯彻。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情绪,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新的教学理念需要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疑、所惑。
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我经过近十年的教学得出“悟理、激情、导行”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特殊规律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1、悟理。
悟理即领悟真理,要求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并内化为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明确观点,初步能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从教学实践正反两方面看来,需要注意四点:
第一,要有教育性。教育本文来源:性即思想性,这是本门学科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增强教育效果。
第二,要有科学性。趣味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否则为趣味而趣味,投学生不健康的所好是一种低级庸俗的表现。
第三,要有针对性。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论是设疑、解疑,还是引用材料都应从学生思想实际,知识经验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若脱离学生的实际,不仅无助于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也难以开拓学生思维,师生双边活动难以进行。教学上“启而不发”,教师唱独角戏,往往是由此而产生的。
第四,要有趣味性。要有趣味性。教学中的趣味性,既是少年儿童心理特征的要求,也是“愉快教学”的手段和目标的需要。因此,教师的设疑和语言表达以及引用教材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的趣味性,既是少年儿童心理特征的要求,也是“愉快教学”的手段和目标的需要。因此,教师的设疑和语言表达以及引用教材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达此教育目标,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若个干问题逐层推进。即把矛盾作为一根红线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形成激疑——求疑——解疑的过程。悟理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步骤,抓好了有利于为导行奠定扎实的基础。
2、激情。
激情指的是激发情感。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孔夫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心情振奋,心扉敞开,内驱力启动,学习动机必然易于确立。同时,少年儿童具有好奇心,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特点。用“愉快教育”手段撞击童心,必然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学伊始,应精心设计,创设童心情境,展开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情境因人、因教材特点而异,形式多种多样。小品、讲故事、直观演示、教师有声有色的讲述、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电教手段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形式。是学生萌发学习兴趣,内驱力启动的必备前提和基础。
3、导行。
导行就是在悟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道德行为。这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愉快教育”不仅要求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从乐学中求发展,而且通过学生自己勤学获得真理,享受成功的欢乐。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课后检查,深化导行。根据每堂课讲授的道德观点。提高相应的行为要求。经过一两周,在一堂品德与社会课讲新内容之前的几分钟组织汇报,做对的给予肯定,不足之处再提出要求,教师适当做好记录,作为评定成绩的一项依据。
第二,运用观点,辨析是非。品德与社会课基本上是一节课灌输一个道理或观念。在悟理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现实思想、行为或社会生活中“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议论,运用刚学过的道德观点来进行辨析,分清是非、美丑、善恶。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要那样做。以此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第三,客观评价,巩固成果。学业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和课后检查督促上,而且还应体现在考核评价上。
要完成学生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我认为不能只依靠《品德与社会》课,更不能只依靠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所有教师的任务,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师要严于律己,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在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指导的地位,学生在校学习,除了向书本学习之外,主要是向教师学习,所以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教师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6
20xx学年度五年级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课标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 本人承担了五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1、激活教学新观念。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3、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5、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6、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一、成绩与经验。
本学期,能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特点备好课,适时恰当运用电教媒体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灵活多样、注重双基的教学环节和课堂作业,培养学生能力,巩固所学知识;认真耐心细致地辅导学困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让他们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成绩。
二、改进与展望。
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沿着教育改革的轨迹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工作。首先是认真搞好课堂上的组织教学活动,赋予《品德与社会》课堂新生命;其次是深入学生生活,走进小朋友,建立师生“零”距离之关系;最后是加强课堂教学评价,加强学生作业评价,用激励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为学生的一切而努力,为教育的发展而奋斗。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学期我承担了三年级三班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上课时我能够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我随时随地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才能 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
能够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平。
当然,教学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2、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
3、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在今后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我要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好电教手段,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必要时使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作好与家长的沟通
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同时结合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等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4、俭以养德,创设情境,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7
本学期任教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所教学生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级体。但是还存在着所有独生子女共同的特点—自私,无论做什么事,都为自己着想,对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以了正确引导。帮助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使其受益终生。大部分学生聪明活泼,积极进取,通过学习生活的锻炼,他们已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了班级的力量,各个班的成绩有所提高,相差也不大。
通过课堂活动,大多数学生对品德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品德素养得到相当的提升,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是非辨别能力,他们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及生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为了更好的开展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成绩,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具体措施
(一)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掌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协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二)上课时关注儿童的实际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身的世界动身,用自身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身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身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在教育教学中,随时随地引导学生做一个维护环境的好小朋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沛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身边动身,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四)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只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五)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才干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沛的理论指导,才干防止以往满堂灌的错误。(六)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身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
(七)能够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十)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十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好电教手段,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必要时使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十二)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十三)作好与家长的沟通。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一起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示,同时结合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等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十四)俭以养德,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注意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身边动身,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总之,本学期我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努力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通过这一学期的工作,班上46名学生,不论是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学习能力上,或者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继往,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汲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8
本学期,自己承当了五年级下学期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自己尽职尽责。依照课标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
1、激活教学新观念。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时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果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协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规范,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平安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3、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示的学生,和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协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身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维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当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时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5、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时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果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6、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协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规范,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平安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示的学生,和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协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身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维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9
担任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好几年了,突然转科任教《品德与社会》,一开始,还有些不适应,单单学习教材就用了整整半月。虽然是一门不甚重要的副科,但却肩负着引导孩子们认识社会并促进德育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重任,自然不能小窥。
开学初,用了足足半月的时间,将三、四两册课本认真的研读了2遍,理清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品德与社会》,顾名思义,就是一门教授学生认识社会、提高品德的一门学科。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学习,我发现,该套教材在整体构建上,不仅对学生成长的不同生活领域与社会环境中的多种因素进行了有机整合,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方方面面的社会常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针对教材提供的各种场景、内容、主题,我在教学中都尽可能的通过引导学生真实的生活实例与之联系,让学生在现实、或仿真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体验、辨析、感悟等,对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进行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从而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我的优点和不足》一课时,我通过故事《小树》,引发学生对自身、他人的闪光点进行思考,并开展“小小辩论会——开玩笑、管闲事是优点还是不足?”,帮助学生自我剖析,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评价自己。通过本课的教学,既教育引导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也教育学生要有意识地发扬自己的优点,克服不足。
在教学四年级《购物的学问》时,课前先鼓励学生分组到身边的购物场所去看一看,做一次关于商品价格变化的社会调查。课中,运用讲授、讨论等形式教授学生购买商品的方法、窍门。并开展角色扮演(商贩和顾客),来体验购物的过程等。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性很强。这次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引领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勇于实践,增加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通过观察活动,了解、认识商品的各项信息,懂得他们的重要性,初步具备了合理购物的生活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角色扮演”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教育学生在购物讲价时要注意技巧,礼貌购物,同时渗透了诚实待人、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教育。
人是一刻也离不开社会的,再过十几二十年,现在的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社会中实实在在在的重要成员,他们将是社会的主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作为品德与社会的任课教师,我肩负有让孩子们了解社会,学会适应社会的重要责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组织多种的教学活动,通过社会调查培养孩子有一双观察社会的眼睛;通过小讨论、辩论会、“角色扮演”、课外阅读等活动,引导他们在课堂中体验社会活动,教会孩子们与人相处、正确处事的方法,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方方面面的知识。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0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为了更好地搞好《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五年级共有学生10名,参加考试的10名,总分830分,均分83分,最高95分,最低63分,及格率100%
二、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激情上来,让学生通过调查,交流,查资料等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规律、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四、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动情用理,辩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存在问题及原因:由于是新教学,所以在教学中也没什么经验可参考。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不断改进,以后一定会想到更好的方法的。
五、一学期来,通过讲解、交流、调查、看课件等多种形式,学生认识了自己,知道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了与人交往,了解了许多明星成长的经历。了解了很多历史名人和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认识了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达到了预期目标。
六、改进措施,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新的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以后,我会注意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的。情绪不断高涨。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1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本学期我承担了三、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任务,现在对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三、五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勤学,上进心强,学习目的明确,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仍有少数学生学习、纪律都较松散,学习能力较弱。
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道德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平时我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调查小结工作,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根据其实际情况拟订学习目标,以目标来激励学生进步。
3.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课件,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4.关注学生参与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5.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6.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7.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8.教学中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9.大胆试行开放式教学,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10.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还有小部分学生的学习仍不够自觉,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使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在教育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担负的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品德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2
本学期,我担任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这里,我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民主、健康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孩子在老师的关爱、家长的鼓励、同学的帮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孩子们学会了关心、宽容与尊重。现将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采取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与各项活动相结合
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2、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3
本学期,我承担了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件、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实践,在自然生活中观察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激活教学新观念。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
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4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们班共有学生32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2人,大部分学生头脑聪明灵活,求知欲强,好问个为什么,模仿性强,对品德与社会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品德与社会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对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
2、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3、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方便。在学生列举社会生活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又适当帮助学生归类,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规则有一个总体认识,并自觉遵守这些规则,不耍赖皮。
4、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等等。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教学中,有时候没有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2、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个别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实践习惯。
4、学生学习情况两极分化严重,有少数学生还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改进的措施
1、重视优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工作。
2、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式下教学发展的需要。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具,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实践活动要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5
三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三年级的小学生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教师转变思想,一定要转变角色,不只是教学生,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发现,组织学生自己去共同探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课堂上关注了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同学们养成爱思考爱生活的习惯
1、培养了学生心中有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把关心、孝敬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从绘制上学路线图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了学校的组织机构,了解了学校的发展、变化,品味同学间醇美的情谊,感受老师们怎样辛勤地工作,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这个社会群体。
3、从学校的变化为切入点,继续学习一些调查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发现学校真实的变化、促进学校发展与变化、畅想学校未来等,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
4、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
5、从学生身边的公共设施、公共秩序和公共场合中的安全问题等方面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探究、体验、调查、设计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公共设施为人们提供的便利。
6、激发学生爱护公共设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的意识。
上一篇:建筑工程项目下半年工作总结
下一篇:乡镇社保中心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