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分析研究论文
1前言
在语言学当中,认识语言学是一种新范式,这其中包含了众多的方法、理论和相关的研究课题。认识语言学大致是从上世纪中后期才开始兴起,并在上世纪末期开始在不同的领域进行传播,其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加大,涵盖了许多领域,比如:语篇、音系、意义等等。该理论在一次重要的国际认知语言会议上得到确认,同时相关的杂志发表了认识语言学。自从杂志诞生以后,认知语言学正式被视为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相关的医疗科学等之间都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通过多年的发展以后,渐渐地成为了现代语言学当中举足轻重的一门学科。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当中,认知语言学通过不断的研究,在许多的领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概念隐喻、范畴化、多义性、转喻、语法化等等。尽管如此,在许多方面依然存在着严重不足,比如:研究的切入点、感兴趣的课题等等方面,这些不足还需有待改进。
2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众所周知,一个人要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观念,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语言。因此,从“表达思想与观念”的角度上来说,研究人类语言,该观点实际上就是时常被提起的认知观念。这种认知观念认为,在认知系统当中,语言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认知系统又是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的,比如:抽象化、范畴化、情感、感知等等多个部分组合而成。而认知能力和语言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并受到了语言的影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对语言进行研究,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思想、观念、表达。
根据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整理,可以认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有以下内容:探索出带有紧密联系的形体的概念知识,得出相关的经验证据,同时探索出身体经验、概念系统、语言结构这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得出上述三者的意义、语言、认知及后三者的密切关系。也就是现在常被提及的所谓的关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去不断发现人类语言、认知、语言、共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人类认知过程中的奥秘。比如:像兰格克、雷科夫等代表不同理论方法的语言学家,其研究的.目的也都有所涉及,如果仅是从这一目的来看,大家的认识语言学都是完全一致的,那么这两位语言学家的理论就可以合法地称之为认识学。然而,认知的承诺只是一个纲领性的东西,本身对语言理论的具体研究方法与原则是不起作用的,对语言描写的形式与内容也没有明确要求。由此可以看出,认知语言学是一门十分宏伟的目标,同时也是当前较为热门的一大课题,该课题正在不断地揭示着人类智能的奥秘。
3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
在认知语言学当中,其研究方法各式各样,非常复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各方法之间又是相互一致的,其研究的理论原则是一样的。相关的研究专家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作出了如下的概括:1)语义结构不是完全普遍的,在不同的环境当中,其语义结构完全不一样,也就是说存在着语言差异。语义结构实际上是建立在一定含义的意象规律上的,其知识和描写存在着关联。2)不管是一个语法还是一个句法,原则上都不会构成一个自主的表征形式层次,但是,语法在本质上是带有符号性的,其存在形式也较为特殊,通常是存在于规约符号化当中。3)词汇和语法二者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实质性区别。形态、词汇、句法这三者成为一个符号结构的连续性,这些符号虽然会因为参数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别,但是,可以进行任意的划分,进而组成不同的成分。
(1)概念语义原则。意义等同于概念化,也就是说,心理经验的过程和不同的结构,而不是可能世界中的真值条件。通常来说,一个表达式的意义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大脑被激活的概念,不管这个人是说话人还是听话人,更为具体地来说,意义的存在有其特殊的性质,主要来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解释,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的,表现在人类为宇宙中心的思想,体现了具体的文化的交流方式。上述原则说明,意义的描写实际上就是人的大脑和词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世界和词之间的关系。
(2)语法性判断的渐进原则。语法性判断设计范畴化。一个话语的可接受性和语法性并不是完全等同的,不是属于接受和被接受的简单模式,而是渐进式的。所以,语法性判断也就是渐进式的,同时在渐进的过程中语义、语境、语法规则密切联系在一起。认知语言学家和语法学家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要将语法变成一种语言中所有并且是唯一合乎语法的文案那样的语法,因为语法判断性带有可变性、渐进性和语境中的依耐性,要想达到生成语法学家所期望的目标是非常艰难的。
4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就对几种较为常用的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1)认知语法。认知语法是较为著名的兰格克的语言学理论,在刚开始称之为空间语法。空间语法理论认为,语法和词汇之间是连续性的,其描写的结构较为单一,只有符号结构,同时还是某一种概念输入之后带来的结果,在很多研究中认为该概念的输入显得较为多余和抽象。而一个符号的成分,语法的、词汇的,实际上是多义的,具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意义家族,其中不同的意义之间带有一定的相关性。认知语法的观点认为,意义是一种心理现象。不同的心理经验,将会带来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被称之为认知域。概念的范围非常广,包括空间、时间、颜色概念等等,比如:概念合成物,有的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2)句式语法。句式语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语法分析方法,由于其研究中心的特殊性,后被以该研究中心为命名。在句式语法中,语义、句法、语用信息等是完全一致的,其重要性是完全一样的,不管是哪一方都必须依靠另外两方进行作用。正如相关的研究者的观点,应该将语法句式当作是彼此加强条件、彼此顺应、彼此继承特征等等句法的模式。所有上述的信息都同时包括形态语法模式、这些模式的语义解释原则,以及在多数情况下的语用功能。
5总结
综上所述,在语言学当中,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新范式,其核心在于认知的主体,也就是人,而不是任何的被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实践者。而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人们的经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上文的简要分析可以得出,认知范式当中,不同的理论方法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是,很多数情况下是完全一致的,具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和研究目标。
论文的研究方法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写论文,是每个大学生不可回避的事情。论文的撰写不是随便撒网,其也是需要讲究方法的,不讲究撰写方法,是不能出色地完成一篇优秀论文的。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常用的论文撰写方法。
文献阅读法。
通过网络资源、高校图书馆网络数据库资源、校图书馆馆藏图书等方式,获得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网络资源一般使用CNKI,万方。通过大量文献的阅读和学习,吸取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精华,形成了自己研究的理论框架。
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一些如经济总量分析、人员迁徙、消费结构等涉及量化指标的分析,需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行业和企业则多以官方统计数据和年报季报为基础,采用经济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
微观与宏观分析相结合。
从宏观处着手,找到各类影响因素,然后再以某一行业为例,即从微观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其准确度。在此基础上,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分析更加能够印证某一领域的发展状况和进展情况等。
理论与实际分析相结合。
论文研究必须经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只有理论,论文显得枯燥,加上一些实际案例,比如以公司、实例为例,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使研究结果建议更具有科学性。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系统科学法。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
论文编写原则与方法
前几天谈到了论文提纲的定义、重要性,今天来谈谈论文提纲的编写原则与方法。
【第1句】:论文提纲的编写原则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舍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四)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第2句】:论文提纲的编写方法
编写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
标题式写法
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
文案式写法
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文案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认知语言学框架下对语言的研究的论文
认知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研究语言的一种新的方法。以皮亚杰的体验哲学和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是基于人类对世界的体验,感知及概念化世界的方式,强调语言意义源自于人类涉身体验客观世界,是人类认知的产物,受到社会和文化认知发展的制约,所以语言的研究和学习应以意义为核心。在认知语言学深入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注意到认知语言学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中的指导和应用价值,Langacker(2008)指出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以英语语言为研究对象,从语言的角度,对英语语言结构及其本质进行了全面、客观、合理的解释和分析。基于此,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探讨语言意义的概念性,百科性和涉身体验性,并从识解的角度探讨词语及语法的意义及其对外语教学与学习的启示。
【第1句】:语言意义的内涵
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语言意义是一种心理现象,等同于概念化,即心理经验的各种结构和认知过程,因此语言意义的构建受到个体认知,社会和文化认知发展的制约。也就是说,语言研究必须同人的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联系起来。词义的确立是参照百科全书般的概念内容和人对这一内容的识解方式和角度。最重要的是,概念形成根植于普遍的涉身经验,特别是建立在空间经验基础上的意象图式。意象图式是通过感知的相互作用和运动程序获得的对事物经验给以连贯和结构的循环出现的动态模式,是人类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的基础。
【第2句】:语言意义的概念性与百科性
认知语言学认为每一个词语所表达的.意义都具有框架性(Fillmore,1982),既是概念性的,又是百科性的。前者指的是一个词语所指示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的词,而是一个有着丰富庞杂的网络结构概念。比如,mother的原型意义:afemaleparent,及通过隐喻,借代,意象图式结构的投射等往不同方向拓展而形成的一个复杂概念thecause,source,ororiginofsome-thing。意义的百科性指的是一个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包含了一系列相关的百科知识,词汇sports所激活的不仅仅是一系列的体育项目,如badminton,cycling,swimming,football,squash等,还有其相关的百科知识,如运动的分类,anaerobicexercises和aerobicexercises,以及运动对身体的影响:tokeepfit,tomakeyourmusclesstrong,tomakeyourbodyflexible,toimproveyourbloodcirculation等等。
在认知视角下,语言学习是基于语言使用的范例学习体系,所以语言学习是受输入驱动的。因此,对语言学习者来讲,语言学习的首要因素就是能否接触到真实有意义、体现语言意义的概念性和百科性的目标语文本语料输入。在外语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帮助外语学习者构建自己中介语词汇概念框架或知识域,丰富他们的络知识。
【第3句】:语言意义的“涉身体验性”
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语言能力是内嵌于人的一般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之中,语言知识的形成基于语言的使用和人与外界世界的涉身体验,任何语言符号所表征的意义都是源于人类与各种物理和社会涉身体验中的认知产物。Langacker指出人类认知的核心能力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认知同一事物或事件,Langacker将人类的这种能力定义为识解能力。也就是说,认知的视角和方式不同决定的表达方式的不同,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的运用上。
Langacke从概念的识解角度,以运动路径方式,重新构建介词所表征空间意像图式:
(1)Heranacrossthefield.
(2)Heranthroughthefield.
在这两个文案中,介词的不同使用对英语学习者,即便是高级语言学习者来讲也是最让他们感到困惑的。不同介词在不同语境下使用会产生不同的语境效果和意义,其难点就在于介词是如何被用来表征由空间关系隐喻映射出的概念与相关运动之间的抽象关系。Lan-gacker(1987)指出,across假设是以一种俯瞰的视角观察整个行动过程;through则把穿过的空间视为一个具有潜在阻力的过程,需要付出努力,才能通过。在教学中,Holme(2010)尝试让学生手放平,手心向下从书桌一侧移向另一侧,来体会across的语义;并让学生双手做用力向前推的动作来体会through的语义,这样的练习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介词背后的意象图式结构的同时,更好地掌握介词的各种拓展意义。所以,对学习者来讲就不难理解通过介词through的概念隐喻来识解抽象的运动。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如果外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够使学习者追溯语言形式及其所表达意义的空间意象和动作起源,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在语言形式、意义及功能之间建立起匹配关系。
【第4句】:语法的意义
语法意义像词汇意义一样是经过概念化处理的范畴,它记录的是特定文化中人们认知某个情境的方式。如在英语中,由于对事件描述的主观角度不同,说话者通过语义相同名词和动词的不同使用来进行表征。
(3)Thekingfellfrompower
(4)ThefalloftheKingfrompower
(5)ThefalloftheKingfrompowerplungedthecountryintochaos
句(3)中的动词“fell”体现的是顺序扫面,传递的是一个逐渐展现在观察者眼前的动态场景;而句(4)中的名词“fall”的使用仿佛是从高处来把握整个事件,感知事件的开始和结束界限。可见,正是由于名词“fall”的运用,才使得我们可以把事件看成一个整体,一个能够引发其他行为的现象,正如例句(5)所体现的:国王的下台导致了国家的混乱。为了传递特定的交际意图,我们有时会把某一特定情境感知为动态的,有时会感知为静态的,从而决定了我们不同的识解方式和角度:是运用动词来扫描一个过程,还是使用名词把它界定为一个整体事件,从而决定了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运用和使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对二语学习而言,绝不是拿二语所提供的新的语言形式去套学习者用母语表达的意义,而是去掌握二语中新的概念和范畴,以及这些新概念、新范畴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语言知识网络体系。基于使用的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语言学习是受输入驱动的,语言体系是在语言具体使用过程中形成、涌现的。学习一门外语就要重新构建一个语言体系。当把语言建构与基于使用的语言模型结合起来,那么学习某种语言就不再是学习规则,而是要逐渐掌握成千上万的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抽象出以频率为导向的语言规律。学习者掌握的词汇知识到语法知识是一个连续体,从高度固化,规约化的程式语词项,到高度多产的图式化构式。因此,语言学习者必须接触丰富真实的目标语语料输入和大量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使用和体验机会,在个体认知和社会认知共同作用下,通过在具体语言环境反复使用,有意识地分析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行意义的范畴化,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表征,实现中介语系统意义与形式的构建。
上一篇:普通话推广剪贴标语汇聚60句
下一篇:春节元宵活动总结精选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