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散文集文学网!

迎接姑娘回娘家标语聚集200句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过月半散文

“年小月半大,神鬼也歇三天驾。”这俗谚说的就是土家月半节。在土家地区月半节是最大的节日,比过年还要隆重。而且月半节的时间很长,从农历的七月初一到十五均叫月半节。月半节又叫鬼节。据先人们传说,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新老亡人的灵魂都要回家探望亲人。七月初一,庙里开始撞钟,以召唤那些新老亡人和孤魂野鬼。初五备酒醴,烧香纸,迎接亡人。初七为放河灯,各家各户事前用纸糊篾扎做成彩灯,灯底涂上桐油,放于清江河中。同时抛“鬼粑”于江中。初十则为迎接老亡人。

土家乡俗“年是拜,月是接”意思就是说,过年的习俗兴上门拜年,而月半则是将亲人接回来团聚。临近月半的时候,嫁出去的姑娘和远离家乡的游子都要回来团聚。因此俗谚里才说:“姑娘回娘家,腿子像扬叉。”月半节里,出嫁的姑娘们要穿上最好的衣服,携带夫君和子女高高兴兴地回到娘家,与亲人们团聚,吃几天母亲亲手做的饭菜,同亲人们叙说分别后的情况,讲讲收成,一起烧香纸,祭祖宗,迎亡人,沉浸在融融的温馨之中。

月半期间也有许多禁忌。飞进屋中的青虫,不能动它,比如青蚂蚱等等,据说这是亲人的魂魄归来。另外就是未满12岁的小孩子不能剃光头,说是怕被亡人认错带走。今天看来这是迷信,但山里的土家人则一直将这种习俗保存至今。

在我的家乡,农历七月十五有过月半的习俗。小时候,听村里的老人说,从七月初一开始,鬼门关就开了,一些亡魂可以回到生前的家里探望,晚上常常有亡魂四处活动,小孩或老人火气低,晚上不要出门,否则就会碰到鬼,要出门,千万别回头看,否则会招来晦气。让胆小的我们那时真的是有点怕了,一到晚上钻被窝里不敢露出头。只是我至今没有见到过鬼。只是听人说多了,让七月份的夜晚增添了几分寒意。

月半那天,人们起床后浩浩荡荡的祭祀队伍,提着大包小包的冥币,香,蜡,食物向坟地进发。我家也不例外,带着那份哀思去上坟,坟地上下烛香弥漫,烛焰,清香在墓前烧起,纸钱烧的火就作风势快速的化成灰色的蝴蝶在阴森森的坟地里飘散,虔诚的叩首,浇酒,每一堆火招引的是阴间的每一家人,数不清望不尽的火堆该迎来多少先辈,多少孤零零的游魂,四处乱窜的游魂该有多么寂寞和凄凉,简单的祭拜后清香缭绕的山上坟地更加清寒。

有关过月半的记忆是从母亲那里获得的。一大早,母亲就洒扫了庭院,采摘了瓜果,开始操办茶饭。母亲除了把精心保藏的老腊肉、腊香肠和盘托出外,还特地将收的新谷,做了新米饭来供奉祖先。让祖先们品尝第一口新米饭是别有用意的,一是向祖先汇报今年的'收成,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二是企盼祖先们和老天爷一道,继续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一到中午亲人都到齐了,上菜添饭,酌酒,并把筷子放在碗上,在桌子下烧纸钱,在屋外放鞭炮,母亲一边烧钱化纸,一边念念有词,请亡人上桌喝酒吃饭,当然,列祖列宗都不敢怠慢,都会一一请到。仪式过后家人亲人才能上桌吃饭。

过月半是个古老的节日,自然少不了一些古老的习俗。比如,供奉祖先的菜谱里不能有南瓜和苦瓜。这样,后世子孙才不会长出“南瓜肚”、“苦瓜脸”之类的丑样。再如,碗碟虽说不一定精致,但必须完好无损,至少不能有缺口或裂缝,否则,难保后代中不会生出豁嘴兔唇之类的怪相。

如今家乡人仍常规过月半,只是程序被减化,重点是家人亲人团聚,外出工作的儿女子孙也借过月半的机会回家看看老人,但吃饭前先敬祖先的仪式没减。阴历的七月,弟弟做了亲梦,说是去世的婆婆爷爷说,孙子要来看我们了。我们是在婆婆爷爷那儿长大的,对他们特别有感情,听弟弟这么一说,心里也是酸酸的。特地买了些纸钱做给他们送去。

万千的火焰,飞舞的纸钱,香喷喷的酒宴,是生者对死者诚挚的接待,这不是迷信和鬼神的敬畏,这是人心中的信仰,这是中华文明所特有的浓烈的崇拜情节,感恩的情怀,这是一份爱,一种传统文化的传递。

雨过月华生800字优秀散文

时光清浅,岁月嫣然,携一抹感悟于流年,那些镌刻在生命平仄韵律中的温暖与感动,便是生活留给我们幸福的痕迹。

迎着冬天里的一把火,我静默的在温婉的时光中。在音乐的旋律中,慢慢梳理着那些被时光遗落的音符;在一杯茶的暖意中,安享一份静谧与安然,让指尖淡淡的思绪,婉转成笔下安宁的文案,将人生的悲欢融入字里行间;在光阴的剪影中,体会一个人的轻欢。我知道不论怎样的经历,都是岁月的恩赐,于是,回眸浅笑。明媚而温暖日子,伴随着书香在尘世烟火中升腾,于我,已是满然欢喜。

享受完第一缕冬日,紧接着倾听冬雨的窃窃私语。冬雨的`到来,意味着天寒了,地冻了,植物的凋零,动物的回巢,但惟独有一种花还屹立在那寒风刺骨的季节--那就是梅花。是不是应该向他致敬,是不是应该向他学习。

风雨过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构造出春意黯然的图画。这才让我们察觉到韶光易逝,感慨自己为什么要浪费大把的青春于虚无缥缈的事情上呢?为什么没有好好把握美好的年华,策马奔腾,扬帆起航呢?

有时,错过这一片风景,才懂得珍惜下一片风景,所以无论如何,我们终要感激年华的给予。

虽然我们错过把我冬日、冬雨的时光,只用于享受,没有把这美好的景象记录下来,未免可惜,但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因为有舍才有得,有错过才有珍惜之意在心中荡漾。每一次失败的考试后,才想起自己在考试前为什么没有好好复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么?一张张试卷上的圆圈,自己看着都无地自容啦。在家长眼里考不好,永远只有训斥与责骂,他们何尝替我们想过,我们也想考好,可是每次都出乎人意料。父母口口声声,我们静静聆听这一场雨。雨会持续多久n呢?雨过月华生莫过如此。人生的风景,就在生命的繁华与落寂间转换,而我们在各自的生活品味着生活的沧桑与无常,心就在岁月的罅隙间起伏,演绎着坚强。

岁月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珍惜的青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年轻途中隐隐的伤感。

半城薄凉,半城殇散文

一痕雨过落红寒,忆流年,对影欢,曾把清风读遍,相思卷帘,寂寞词章赛红颜,春已半,殇无限!

——题记

世间女子皆相似,相似的爱情,相似的词章,相似的诗行,爱的极致,恨的极致,殇的极致。也曾孤独清绝,也曾傲然绽放,也曾盈袖暗香,各有韵味,各有沧桑,各有凄凉。每段爱情来时,都是汹涌澎湃,去时了无痕迹,徒留一地薄凉。那些避之不及的欢喜背后,等待你的终将是满身落花,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一生太长,依恋太短。青灯也会枯萎,古卷也会凋零,何况爱情。十里长亭望眼欲穿,已尘封在记忆的.画卷,多愁善感也好,绝世独立也罢,若眼光不是那么清高,心城不是那么感性,也许人生又是另外一番风景。一世的光阴为爱燃烧殆尽,姹紫嫣红的过往,终抵不过决绝转身!

在一朵花里看世界,却看不到未来,仿佛连落花都是那么伤悲,流水都是那么无情,摊开素笺,找不到翰墨四溅的锦词佳句,再没有柔情似水的长情妩媚。今夜,守一支旧曲循环,添一段新愁旧恨,回忆里,那盏清茗早已失去了温度,还能有什么能够长长久久?今生与容若相似的,是一生恰如三月花,一段风花雪夜的开始,一段秋风悲画扇的结局。

寂寞的城,丢失的梦,一具伤了心的行尸走肉,只能以文字疗伤。曾经那么语笑嫣然,却逃不过雪落成泥的命运,翻开红尘,花开花落婉转深刻。过度清醒,便会薄凉冷漠,那哀入骨髓的绝望,岂是言语能够表达,握不住的沙,抓不住的影,累累伤痕却连痛都不能喊,试问,拿什么支撑余下的岁月?

为情而生,为情而死,一生喜爱用文字喂养,喜爱用浪漫粉墨登场,本应在嫣然丰盛的爱情长河里游弋,奈,红颜薄命,那些埋葬于泥土的潮湿记忆,早已蒸发、消散,漫溢的情愫,如逝去的烟花,繁华中璀璨,忧伤中悲凉。究竟是落花负了流水,还是流水负了落花呢?

西沉的冷月,绝情的清风,一场落寞的守候,冷暖自知,不忍释手的回忆,纠缠到何时?一段文字,一缕相思,韶光未尽时,为自己留一席之地,将爱情典当,谢绝赎回的期限,谢绝无畏的纠缠,既已被判的爱情又何谈永远!

烟柳画桥,兰草淡淡,一个人在一阙新词里徜徉,在一弯黛眉里淡描轻画,一个人在一抹书香里盛开,一生只为爱我的人种下一城阳光,不为任何,只为爱,一个人将柔情深重,待有缘人采撷,清醒自居。不卑不亢,也许这便是所谓的清欢,一生一世,将一首诗写到无字,将一本书读到无词,将一杯水喝到无味,将一个人爱到无心!

半是杏梅半城山的半散文

十几年前,因工作的缘故我到过丹东的大孤山镇,那时候的镇子里只有一条像样的小路,路两旁有三三二二的商铺,小镇安静、祥和,镇里的百姓倒也享受清闲自在的时光。

这次,我又来到大孤山镇,故地重游,岁月悠悠,云烟渺渺,只是怎么也寻觅不到昔日小镇的模样。今日小镇带给我一种崭新的印象,山脚下的道路宽敞,商铺一家挨一家,并不雅于繁华的都市。欣赏新建的广场,诺大的灯笼在其中悬挂着,颇有几分节日的喜庆气氛;同时,游人如织,车辆如流,山城小镇流淌着温情和泉水。

最让人欣慰的是现在的孤山镇山上山下,随处可见杏梅花绽放,青瓦白墙,雕梁画栋的古朴建筑在千树万树的掩映下,更显神秘,难怪来过此地的人感言,如今的大孤山已半是杏梅半城山。

杏梅花,是古镇的“镇花”,比起梨花的花瓣大,比之梅花更娇艳。来这里旅游的人一半为赏花而来,一半为登山寻古韵而来。

有人说,落雪寻梅,是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情调,会使人心旷神怡。然而,今天我踏春寻梅,不是更有一番自信的豪迈吗?

跟着导游红姐的脚步,我们沿山坡而行,穿越建在半山腰的观音庵,略过庄严的大雄宝殿。

从寺院的后门绕到在山坡居住的民宅。

来到这里,突然眼前一亮,山坡的民居,错落有致地排列那里,每家都是独门独院,院里院外盛开着洁白的杏梅花。有的居院中央,有的将树枝探到石墙外,有的栽植在院门的两侧,这里成了杏梅花的世界。

门前小路起伏不平,时坡时缓,时上时下,小路的两边也是绽放的杏梅花。每户的主人都那么的热情纯朴,主动邀游人在院子里来坐。这时,几只散放的小鸡在觅食,一只小狗在撒欢地围前围后,这是孤山镇的杏梅园吗?怎么好似走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花源”?

我迷茫了,陶醉在杏梅花的海洋里,要不是同伴的提醒,我将一直沉浸在这怡静、优雅、自然,美妙的环境中。

漫步在杏梅园,我的心潮彭湃着,心里想这杏梅树下的百姓民风如此淳朴,民俗如此传统,彰显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传承及文明发展的缩影。

由此看到,无论生活中经历了些什么,都不要忘记传统民族民俗文化,因为有了这种文化的人,才是幸福的`。人就像杏梅花一样,成就一番事业。现在,我们虽然步入新的时代,也只是个平凡人而已。平凡人只要心中有快乐,脸上有欢笑,照样可以幸福一生。有快乐就有生活的阳光,有快乐就有人生的幸福。

下了山,我们前往330米高的孤山顶峰登攀。虽然山不高,但香火缭绕,香客随处可见,看来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啊。

今天是周末,上午一场新雨,山里格外清凉,雨落杏梅,花朵更加绚丽多姿。上山路上,游人拥挤着,不知是着急上香拜佛,还是强身健体来养生。反正,不管你抱什么目的来,来的都是登山寻古韵之人。

登上山顶,我们饱览山城美景,春天的气息扑面袭来,古镇的春色因为有杏梅花才美丽精彩。杏梅花因为古韵而如此多娇。

下山了,孤山森林公园景区大门直对的便是古韵一条街,尽管古色古厢的建筑并不完美,尽管街两侧的商铺展示的历史文化,武学馆以及佛祖供游客祭拜场所有限,但我已经感受到小镇的历史厚重感,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之果。

古韵街是依山势而建,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表现古城的建筑风格,街中间是一股山泉顺势缓缓流下,流入山脚。

古韵街的牌坊是由范长龙将军的亲笔题字。据说范将军就是从古镇走向外面的世界。这是小镇的骄傲和自豪,人们在此纷纷留影。

十几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小镇如此变化,真是是我没有想到。我从心底祝福孤山镇古韵常在,杏梅花四季飘香永远不败。

4305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