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素材:植树节标语
导语: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植树节的标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第1句】:保树盖荒山,不愁吃和穿。
【第2句】:正月中,好栽松。
【第3句】:爱我XX,维护优良生态环境。
【第4句】:告别城市的喧嚣,投入绿色的怀抱。
【第5句】:绿化做得好,染污就减少。垃圾分类放,环境有保障。
【第6句】:植树造林要适宜,季节土壤要调剂。
【第7句】:加快林业发展,实现山川秀美。
【第8句】:植树在当代,得宜在下代。
【第9句】:穷山恶水,青山绿水。
【第10句】:植树造林,造福后代。
【第11句】:清洁从一点一滴抓起,习惯从一举一动养成。
【第12句】:山脚板栗河边柳,荒岗滩上植乌柏。
【第13句】:鼓励各种社会主体投资发展林业。
【第14句】:加快造林绿化,改善生态条件。
【第15句】:村有千棵杨,不用打柴郎。
【第16句】:条儿要青,苗儿要新。
【第17句】:植树造林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第18句】:三分种树七分管,十分成活才保险。
【第19句】: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第20句】:要得聚宝盆,荒山变绿林。
【第21句】:涝梨旱枣水栗子,不涝不干宜柿个
【第22句】:植树节,给地球一点色彩,一起动起来!
【第23句】:让地球变得更年轻。
【第24句】:爱我邯郸,维护优良生态环境。
【第25句】: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呵护,从我做起,爱护XX的一草一木。
【第26句】:起苗不伤根,土要踏得紧。
【第27句】:林园无俗情,绿化祖国山川。
【第28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第29句】:村上无树锅不开,四方绿化沙不来。
【第30句】:高山松村核桃沟,溪河两岸栽杨柳。
【第31句】:种树有诀窍,深埋又实捣。
【第32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一项基本国策。
【第33句】:参与绿色行动,保护美丽家园。
【第34句】:多植树,广造林、现在人养树,日后树养人。
【第35句】:加快造林绿化,促进生态平衡。
【第36句】:国土绿起来,林业活起来,人民富起来。
【第37句】:千重林山真宝库;万顷绿海活银行。
【第38句】:植树造林,利在当今,功在千秋。
【第39句】:过河要搭桥,栽树要育苗。
【第40句】: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第41句】:改善投资环境,造林绿化先行。
【第42句】:一棵两棵三棵,棵棵皆成栋梁材。
【第43句】:万里长城抵御外敌,绿色长城造福人类。
【第44句】:要叫树成林,把好护林关。
【第45句】: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第46句】:请不要乱丢垃圾,随地吐痰,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
【第47句】:向阳好种茶,背阳好插杉。
【第48句】:造林即造福,栽树即栽富。眼前富,挑粪土;长远富,多栽树。
【第49句】:双木成林染尽山河,独苗虽绿怎抵风沙。
【第50句】:生儿生女靠教养,植树造林靠抚育。
【第51句】:眼前富,挑粪土;长远富,多栽树。
【第52句】:移苗有诀窍,莫让苗知道。
【第53句】:清明时节雨纷纷,植树造林正当劲。
【第54句】: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第55句】:造林就是造钱,造林就是造水,造林就是造富。
【第56句】:光栽不护,白费功夫。
【第57句】:把绿色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绿色流入人们心中。
【第58句】:造福子孙后代;春来千松秀。
【第59句】: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
【第60句】:树木棵棵种,绿荫点点阴。
【第61句】:三九四九,栽杨种柳。
【第62句】:您的良好习惯,是创造优美环境的保证。
【第63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第64句】:绿化是我们生存的希望,美化是我们做人的根本。
【第65句】: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
【第66句】:正月尾,好栽桂。
【第67句】:冬天栽树树正眠,开春发芽长得欢。
【第68句】:爱护环境,就是关爱生命。
【第69句】:爱我长沙山水洲城,维护优良生态环境。
【第70句】:若要地增产,山山撑绿伞。
2022年高考写作素材:中国植树节
导语: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动员群众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中国植树节,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植树节】
中国古代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中国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1400多年前从陕西首创的。韦孝宽(公元508-580年)是西魏、北周时期的一位名将,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据《资治通鉴》所载,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2年),韦孝宽因军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来,官道上每隔一华里便在路边设置一个土台,作为标记,用以计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现在的里程碑。韦孝宽上任后,发现土台的缺点很多。经风吹日晒,特别是雨水冲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经常进行维修,不但增加了国家的开支,也使百姓遭受劳役之苦,既费时费力又不方便。韦孝宽经过调查了解之后,毅然下令雍州境内所有的官道上设置土台的地方一律改种一棵槐树,用以取代土台。这样一来不仅不失其标记和计程作用,还能为往来行人遮风挡雨,并且不需要修补。韦孝宽的这一作法,无疑是造福桑梓,减轻家乡百姓负担、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陕西作为历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树的地方,曾经是全国道路绿化的表率,而韦孝宽最早栽种的槐树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陕西人对这种槐树更是情有独钟,十分喜爱并且广为种植,现在这种槐树已经作为西安市的象征,被确定为市树。
而近代植树节则最早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内布拉斯加州现况
内布拉斯加州现况
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大风一起,黄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近代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尔顿在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植树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尔顿的建议,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
在美国,植树节是一个州定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但是每年【第4句】:5月间,美国各州都要组织植树植树节
植树节
节活动。例如,罗德艾兰州规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为植树节,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长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门临时决定植树节日期。每当植树节到来,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各界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投入植树活动。
据统计,美国有1/3的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个成果同植树节是分不开的。
生态价值
植树节是为了保护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德斯教授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
一棵50年树龄的树,累计计算,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
吸收有害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
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
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
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
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
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素材
【第1句】:有三件事人类都要经历:出生生活和死亡。他们出生时无知无觉,死到临头,痛不欲生,活着的时候却又怠慢了人生。——拉布吕耶尔
【第2句】:品格能决定人生,它比天资更重要。——弗·桑德斯
【第3句】:只要你不计较得失,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的。——海明威
【第4句】: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
【第5句】:人生是指我们若没有嗜好的话,便不过如同极度无聊经营不善的剧院而已。——斯蒂文生
【第6句】:只有你学会把自己已有的成绩都归零,才能腾出空间去接纳更多的新东西,如此才能使自己不断的.超越自己。
【第7句】:人生贵知心,定交无暮早。——袁中道
【第8句】: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第9句】: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都是自己内心制造的。
【第10句】:还能冲动,表示你还对生活有激情,总是冲动,表示你还不懂生活。
【第11句】: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徐干
【第12句】:勇气是控制恐惧心理,而不是心里毫无恐惧。
【第13句】:人生欲念千千万,且莫图利忘教子。——字严
【第14句】: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必须排除一切干扰,特别是要看清那些美丽的诱惑。
【第15句】:背负着过去的痛苦,夹杂着现实的烦恼,这对于人的心灵而言是无任何益处。
【第16句】: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失去太多,而是计较太多,这也是导致一个人不快乐的重要原因。
【第17句】:人生如画,岁月如歌。
【第18句】:人生的小小不幸,可以帮助我们度过重大的不幸。——伊森伯格
【第19句】:我渴望随着命运指引的方向,心平气和地、没有争吵、悔恨、羡慕,笔直走完人生旅途。——魏尔伦
【第20句】:不论人生多不幸,聪明的人总会从中获得一点利益;不论人生多幸福,愚蠢的人总觉得无限悲哀。——拉·罗休弗克
教书育人的高考写作素材
一个学生的学校:他既是校长老师厨师更是爷爷
适用话题:教育、职责、尽责、感恩、奉献
每天早晨,教室门口,谭陆森都会毕恭毕敬地给令狐老师鞠躬行礼。
綦江区赶水镇太公山,海拔不算高,站在山腰,山下的渝黔高速公路看得一清二楚。山腰之上,有一所叫太公村小的学校,只有一位老师和一个三年级学生。为了让这个学生接受到公平的义务教育,从老师到学校,各种爱的力量在这里汇集。
“我当着其他人的面不止一次说过,他们两个就像是爷孙”
这个三年级学生叫谭陆森,9岁。这位老师叫令狐克洪,今年9月就60岁了,已连续从教41年,该退休了。
上学期,太公村小还有谭陆森和另一个学生。这学期,另一个学生也去山下读书了。
27日,周一。早晨7时刚过,令狐克洪准时出现在学校操场。约1小时前,他从山下的赶水镇动身往学校赶。扫操场落叶、挑中午做饭的水、打开教室门……不一会儿,谭陆森也来到学校,准备上课。
熟悉这对师生的村民都知道,如果8时后谭陆森还没出现在学校,他铁定掏出手机拨打谭陆森父亲的电话。这个举动,跟本学期以来令狐克洪与谭陆森的一个约定有关:早晨8时前,若谭陆森没到校,令狐克洪一定会打电话问家长是啥原因;下午3时放学后,谭陆森步行回家约40分钟,到家就用家长的手机拨令狐克洪电话,通了响三声以上才可以挂断,令狐克洪节约话费就不接听;如果1小时内未收到谭陆森的电话,令狐克洪会马上拨打家长的电话,若电话打不通,他会立即步行到谭陆森的家看个究竟。
这样的意外,前段时间就发生过一次。16日下午4时后,令狐克洪没收到电话,心里急得不行,匆匆赶到谭陆森家,没人。一问邻居,才知道谭陆森的二婆婆生病了,爷爷和爸爸去山下照顾二婆婆了。谭陆森回到家后没法打电话给令狐克洪,便跑到山下去找家长了。
太公山临近山顶的地方,住着谭陆森上学期的唯一同学张莹双。这学期,张莹双到赶水镇街上读书了,不过两个小伙伴的友情并没因此中断。谭陆森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张莹双知道他和令狐老师的约定后,好多次都对他说,特别羡慕他一个人得到令狐老师全部的关心。
谭陆森的父亲谭世友也说,有时看到令狐老师对儿子的牵挂,自己内心既感激又自责,因为令狐老师对儿子的关心甚至超过了自己。“我当着其他人的面不止一次说过,他们两个就像是爷孙。”谭世友说。
27日上午第3节课是数学课,谭陆森做错一道题。令狐克洪躬身课桌边,耐心解讲。下课休息时间,令狐克洪马上到厨房洗菜,用电饭煲煮饭。第4节课一结束,他又小跑到厨房,锅碗瓢盆声不时响起,椿芽炒蛋、青椒肉片等四菜一汤很快上桌。吃饭时,他把第一夹菜给了谭陆森。
饭后,令狐克洪没回寝室睡午觉,而是陪谭陆森在操场上打起乒乓球。“确实有人说我和他是爷孙。”令狐克洪对重庆晚报记者说。
“我们为他从教41年的赤心感动,更为他不计回报的苦心动容”
太公村小属于赶水镇街上的綦江区民族小学的`一个教学点。小学副书记王芳分管教学工作,她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令狐老师的家在赶水镇街上,以他的年龄和工作资历,如果申请从太公村小调到民族小学授课,没有任何人有意见。但这学期以来,他每周一至周五在村小授课,课余还要义务照顾谭陆森的午饭等琐事。下午放学后,约10分钟的车程就能回到家,他却毅然选择周末才回家。更难得的是,他对此没抱怨一句。
“在太公村小,谭陆森是最后一个学生。他一天不愿下山,村小的教育资源就一天不断。”王芳说,本学期,校方在谭陆森报到当天,就把太公村小如何运行提上议事日程,最终确定每周三由音、体、美三科老师到村小授课,语、数等其他课程由令狐克洪一肩挑。也就是说,一到周三,谭陆森便有四个老师为他一个人服务。
22日,重庆晚报记者有幸见证了四位老师分别给谭陆森授课的全过程,一丝不苟,专心敬业,甚至还有空中课堂这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谭陆森学得也很认真。
綦江区民族小学校长蔡洪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不管谭陆森愿不愿意到山下的小学读书,太公村小的义务教育资源跟民族小学完全相同,虽然这种教学的成本比较高。“民族小学只有三位音、体、美老师,每周三这一天全都去太公村小了,当天学校涉及音、体、美课程的教学就只有跟着调整。”
今年9月,令狐克洪将满60岁,按规定该退休了。那时,谭陆森也会从三年级升到四年级。
令狐克洪无数次设想过,到了9月谭陆森仍不愿下山读书,太公村小该如何继续?这事也让学校领导犯愁。令狐克洪向校领导提出一个权宜之计:若学校没找到老师接替他,他愿以干爷爷的身份继续教谭陆森学习。
“我们为他从教41年的赤心感动,更为他为了谭陆森的学习不计回报的苦心动容。所以,我们不赞成他这个所谓的权宜之计。”校方有关人士称,下学期谭陆森若仍留在村小,校方将调其他老师接替令孤老师的工作,每周的音、体、美课程同样会继续下去。
“娃儿还多次说,下山学习可以,但要看到妈妈回家后才同意”
那么,一个疑问出现了——是什么原因让谭陆森不愿下山跟其他同龄孩子一道学习和生活呢?
每周,令狐克洪要对谭陆森家访一次以上。他发现,这个孩子跟曾祖母的感情特别深。山下的小学是寄宿制学校,这意味着每周谭陆森只有两天能见到曾祖母等家人,这让谭陆森无法接受。
顺着太公村小后面那条水泥路步行约四五十分钟,重庆晚报记者一行便到了谭陆森的家——一楼一底的砖房。“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歌声从堂屋传来。
唱歌的正是谭陆森。不光唱,他还双手贴耳,做出兔耳朵的样子,摇头晃脑的肢体语言,逗得一位嘴不见牙的老太太乐呵呵地笑。
令狐老师说,老人是谭陆森的曾祖母,今年94岁。话音刚落,老人拄拐费劲地想从坐椅起身,招呼我们落座。谭陆森懂曾祖母意思,赶紧扶住,宽慰曾祖母不要急。老人数次张了张嘴,想回应曾孙,却始终未吐出一个字。
“曾祖母叫我给你们问好。”谭陆森说,他能读懂曾祖母的眼神。
听说令狐老师和重庆晚报记者来访,谭世友从附近干活的工地赶回来,寒暄中得知他每天薪酬120元。此时,谭陆森趴在靠近门槛的小桌做家庭作业,曾祖母始终坐在桌边的椅子上,她那双昏花的眼睛,不时定格在谭陆森身上。
阳光照射进半个堂屋,恰巧照着这对祖孙,时间仿佛停滞。
谭陆森的妈妈没有出现。谭世友解释,去年10月妻子去杭州打工了,今年春节没回家。对于妻子的其他情况,谭世友似乎不愿多说,只是闷声抽烟,叹气连连,“只是苦了想妈的娃儿。”
“娃儿下山读书的事,我完全支持。只是每次他都讲,不想离开曾祖母。娃儿还多次说,下山学习可以,但要看到妈妈回家后才同意。”谭世友坦言,“娃儿的要求并不过分,但确实让我觉得比在工地干活还累。”
后记
令狐老师有一个期盼
昨日发稿前,令狐克洪给重庆晚报记者打来电话。他说,从教41年,经历了代课老师、民办老师、公办老师,料到了自己退休的那一天,却没料到这时全校只有他一个老师,学生也只剩一个。
他说,要尽力劝说谭陆森到山下读书。到了下学期,他期盼着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周末,谭陆森快乐地走在从山下回家的路上;妈妈已经从杭州回家,张罗着他喜欢吃的饭菜;曾祖母也迈出堂屋,在阳光下等着抚摸他那灵光的脑袋……
下一篇:低碳节能标语书签集合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