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纪律作风工作发言稿
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我们仍要清醒看到,在当前改革开放和体制转轨、经济转型、社会变革的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市场机制的形成和相应的法制建设都需要一个过程,会给种种消极腐败现象以可乘之机;由于改革开放所导致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对党的作风建设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影响;由于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一些贪图利益者为追求最大利益,往往会不择手段,用种种方式拉拢腐蚀干部;由于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使人们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容易引发一些意志薄弱者心理失衡、私欲膨胀而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特别是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不够落实;有些不正之风虽经治理但时有反复;有些管理环节和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的力度不够。
在执法过程中,绝大多数人员秉公执法,忠于职守。
但也有极少数人员,不认真履行法律所赋予的职责,收受贿赂、徇私舞弊、贪污、挪用税款,侵害税务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妨害国家税务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因此,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反腐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和艰巨性,既要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又要不断坚定信心。
税务机关作为经济监管和行政执法部门,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税收执法行为和行政管理行为的监督制约,如何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是腐败现象得于滋生漫延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一、以人为本强化教育,构筑坚固思想防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切实把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必须从宣传教育入手,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增强广大税务干部反腐倡廉的自觉性。
要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面向广大干部,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使其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加强法纪教育,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增强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自觉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加强示范和警示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
加强干部队伍的反腐倡廉教育,要立足于形式多样,要针对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党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认真抓好《党章》和中央下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贯彻,坚决贯彻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
一要坚持正面灌输。
健全学习制度,把抓好教育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要从实际出发,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集中培训,举办讲座、个人自学、统一测试等形式,使干部明确可为与不可为,从而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二要注重典型示范。
经常组织干部学习反腐倡廉典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先进事迹,注重发现、培养、树立和宣传本单位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干部,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为纳税人提供高效、快捷、文明、优质的服务。
三要搞好反面警示。
以案说法,开展警示教育,教育干部正确对待职务,解决好依法行政问题;正确对待权力,解决好怎样用权问题;正确对待人生,解决好价值取向问题。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要强化自我教育。
督促干部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找差距,摆表现,挖根源、谈危害,并把反腐倡廉教育向“八小时”之外、家庭及社会延伸,使干部不仅在工作圈,而且在生活圈、社交圈和娱乐圈都能够慎独自省。
通过系列教育,使每个干部都做到“五珍惜”,即:珍惜工作岗位、珍惜执法权力、珍惜集体荣誉、珍惜个人前程、珍惜家庭幸福,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构筑坚固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
二、建立健全制度,筑牢反腐倡廉机制。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具有约束力。
要从管权、管人、管钱、管物等环节入手,着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
建立健全制度,就是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用权有责、用权有章、用权有度,做到权力的规范、科学运作,不给税务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以权受赌、以权违法等行为制造制度空隙,从源头上预防。
一是建立领导责任机制。
一把手要成为反腐倡廉的第一责任人,要负总责,并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
要建立定期述职、述廉、议廉、评廉制度,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出整改措施。
要建立领导责任制、科室责任制、岗位责任制“三位一体”的责任体系,层层分解落实责任,每年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强化考核,兑现奖惩。
要强化过错追究机制,敢于动真碰硬,对不正之风敢抓敢管敢查处,有效防止不廉洁现象的发生。
二是要建立制约机制。
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要建立健全考廉制度、个人收入申报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廉政档案制度、廉政奖金制度、礼金礼品上交登记制度、干部购买私车住房申报制度、八小时外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等。
在内部的行政管理制度上,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审批制度、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制度、财务例行审计制度、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基建项目招投标制度。
在干部管理方面,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抓紧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完善干部考察的制度和办法,扩大干部人事工作中的民主,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
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断完善和规范竞争上岗、考察预告、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等制度,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的力度,落实干部交流轮岗等制度,完善干部任职回避制度,落实和完善领导干部辞职制度,探索实行干部任期制度。
三是要完善征管体制。
进一步优化税收业务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完善的、操作性强的岗责体系,加强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的业务衔接;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实行定期轮岗,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并作出廉政规定;建立和完善稽查、审计和监察工作的首查责任制,全面推行复查制度;通过完善征管体制,形成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制约的科学严密的管理链条,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四是建立执法责任机制。
要建立全员岗位执法责任制体系,要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制定岗位执法责任制,推行执法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明确责任、量化指标,做到以事设岗,以岗定责,明确每个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和操作要求,使业务操作过程中,都能符合依法办事的原则;要按照岗责体系狠抓责任制的落实,使每一个岗位人员都能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在岗尽职、在岗勤政,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的正确程度,保证干部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减少和杜绝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等行为的发生;要严格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制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要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
对于税收执法各个环节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都要进行追究。
对岗位责任人出现违章操作,或未尽岗位职责的要做到严肃追究和查处,防止以权谋私、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发生。
五是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预警机制。
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预警机制,坚持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原则,畅通信息渠道。
要通过来信来访、领导班子考察、巡视检查、经济审计、案件查处等途径,获取有关信息。
特别注重从机构调整、人事变动、重大节日、婚丧嫁娶及干部社交圈、生活圈、娱乐圈了解和掌握信息。
加强预警信息的评估和分析,对获取的信息要及时进行梳理、分析,正确评估和判断腐败行为的苗头和动向,从中发现案件线索,并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不断完善机制和制度,关口前移,防范在先,把腐败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确保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原则的实现。
三、强化监督,构建反腐倡廉监督网络。
强化监督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
权力的滥用是最大的腐败。
失去监督的权力,极易走向腐败。
针对不同层次和特点,把多种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强化党内监督。
认真执行党员民主生活会、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等党内生活制度,定期上好党课,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注重发挥纪检监察等内部监督的作用,着力解决廉洁从税等问题。
二是强化群众监督。
建立干部廉政档案,结合公务员考核和干部考察,对干部进行全面的民主评议,把廉政考核情况与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挂钩。
三是强化社会监督。
通过聘请特邀监察员,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查工作,组织监察人员深入企业、纳税户走访,问卷调查,发放廉政监督卡设举报电话等形式,从外部对税务人员进行监督,形成监督合力,把税收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四是加强舆论监督。
通过民主评议行风,纳税服务评价,优化投资环境等活动,借助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干部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对不廉洁行为公开曝光,督促整改。
五是加强纪律监督。
对不同岗位的干部行使的事权、财权进行执法监察,建立干部违纪举报制度,认真开展信访调查工作,及时掌握违纪情况和案件线索,全方位防止有法不依,为税不廉问题的发生。
会计工作心得体会
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为此,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
特别要切实加强德育工作,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要位置,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第二,优化教育结构。
要坚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第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要着眼于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特别要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第四,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教育是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对全体国民、对国家和民族现在和未来具有重大影响的公共事业,政府负有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必须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健全公共财政投入和保障机制,为全体国民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要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做好这些工作,有利于全面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同时,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还必须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教师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
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这是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同时,扩大就业的压力很大,就业形势严峻将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因此,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互动,积极发展经济和调整结构,以发展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行业、新产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
第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
创业不仅是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营造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
运用好财税、金融政策,增加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强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积极培育创业主体,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推动创业型社会建设,扩大就业容量。
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要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要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和引导大学生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就业。
第四,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要规范企业行为,认真实施工时、休息休假、最低工资、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标准。
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
国家为解决农民工问题已制定了平等就业、工资支付、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子女上学等政策,都应认真加以落实,还要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措施。
要加强劳动执法监督,特别要解决好非法用工、超时加班、劳动条件差等问题。
这样,有利于扩大就业,也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制度,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城乡、地区、行业和部分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现象。
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这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制度,目的在于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在这里,合理兼顾效率和公平,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往往关注初次分配解决效率问题、再分配解决公平问题,实际上目前许多分配不公问题产生于初次分配领域。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这是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内涵的丰富和完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这既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这“两个比重”,是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调整。
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和企业所占比重持续提高,而居民收入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这是多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投资率持续偏高,消费增长缓慢、消费率偏低的重要原因。
提高这“两个比重”,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有利于增加广大劳动者收入,维护劳动者权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总的原则是,“提低、扩中、调高、打非”。
“提低”,就是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要强化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使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较多地增加。
“扩中”,就是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要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使更多低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
“调高”,就是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
要正确运用税收手段,使过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通过税收等形式由国家集中用于再分配。
“打非”,就是取缔非法收入。
要严格执法,对偷税漏税、侵吞公有财产、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收入依法取缔和惩处。
还要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经营垄断;规范垄断性企业资本收益的收缴和使用办法,合理分配利润。
总之,要通过改革和发展,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共同致富。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历来被称为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总的看还不够完善,存在着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总的要求是: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为此,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要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化,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二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要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使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
三是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城市要继续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
在农村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
此外,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社会和谐的特殊功能,应当支持其加快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要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商业保险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和多样化的社会保障需要,也应支持其加快发展。
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基金监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要逐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这有利于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也有利于促进劳动人口在全国范围的流动就业。
住房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当前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应当把解决住房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特别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
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制度,要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标准,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
多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仍然差距较大,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要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
总的原则和要求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这是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目标,要围绕这个框架和目标,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
同时,要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卫生投入体制、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这些对于提高全体国民健康水平、增强健康体魄,都具有重要意义。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必须把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
第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第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要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第三,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社会组织具有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把它们的作用利用好、保护好、发挥好,有利于降低政府社会管理成本,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认同感。
要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
第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维护安全生产秩序,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提高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
第五,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完善国家安全战略,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有何意义
议强调,深化国税、征管体制,要坚持依法治便民办税、科学效能同共治、有序推进的原则,发挥国税、各自优势,推动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着力解决现行征管体制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要推出更多便民办税改革措施,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减轻群众办税负担,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要根据财税体制改革进程,结合建立健全地方税费收入体系,厘清国税和、地税和其他部门的税费征管职责划分,着力解决国税、地税征管职责交叉以及部分税费征管职责不清等问题。
要把和创新管理结合起来,把优化服务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加强事中事后管理,确保把该管的事项管住管好。
对偷骗税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惩处。
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转变税收征管方式,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加快税收征管信息化进程,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如何做好办税服务厅工作的建议和体会
服务厅是直接纳税人税收征收管理事提供纳税服务的办税场所,办税服务的好坏决定着社会对税务部门认同度的高低,它是税务部门的形象和窗口。
应当将办税服务厅建成一个办税事宜集中、征收管理规范、行政服务到位、程序便捷高效的办税场所,并依托办税服务厅规范征纳行为,密切征纳关系,降低征纳成本,推进依法治税,提升征管效率,促进税收增长。
一、当前办税服务厅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办税服务厅程序性强、高度依靠数据信息以及工作快节奏的岗位特色,使得队伍素质问题在办税服务厅显得尤为突出。
当前,办税服务厅人员技能参差不齐,而窗口部门又忙于日常工作,对具体业务指导、培训不力,导致办税效率不高。
(二)涉税事宜办理程序复杂,要求纳税人提供的资料过多,使税收服务效率不高。
目前实行的目标考核管理办法过于强调税务执法部门内部的监督制约和权力的分解与程序的规范化,而牺牲了税收服务效率,导致了诸如发票领购、注销税务登记、发票代开等涉税事项的审批手续过于繁琐,纳税人需要往返于多个部门或多个办税窗口,办理涉税事项极为不便。
例如发票管理:发票领购手续繁多,效率低。
对每一户来购买发票的纳税人,不仅要审核其税款是否缴清,发票开具是否正确,还要开具工本费票据,收取工本费,打印发票领购簿,而且实行“双定范围”内领取发票,每户纳税人每月都要到办税服务厅领取发票,加上未达起征点纳税人免税领取发票,大量的纳税人来领取发票,内部造成办税服务厅工作压力大,外部造成发票随意转借、转卖,税款流失。
(三)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风险系数高。
从每年的工作意向调查表看,95%以上的人不愿意到办税税厅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1句】:工作劳动强度大,特别是纳税期间,一上班就座在位子上,连喝口水的机会都没有。
【第2句】:工作性质枯燥单一。
【第3句】:工作压力大。
办税服务厅是单位窗口,单位和上级检查多、考核多、要求高,责任追究概率高,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压力很大,思想政治工作难做。
多数认为学多做多,不会不做,干多错多,干少错少,不干不错,出力不讨好。
【第4句】:工作委屈多。
办税服务厅每天面对各种形形色色的纳税人,素质千差万别,不理解、不配合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办税工作人员多为女性,这需要她们顶着更大的压力。
【第5句】:责、权、利不对称。
大厅办税业务量大、工作责任重,在岗在位管理严格、办税服务标准高,对办税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但各项待遇却相对较低,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致使一些税务干部不愿在办税服务厅工作或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留住人才,影响了办税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机构定位不明确。
征收服务股(对外称办税服务厅)在机构设置上是县局一个独立的内设机构,但办税服务厅的业务性质决定了其受理的每一项业务几乎无法独立完成,都要与各部门协调,不管哪个环节问题,最终都从会办税服务厅反映出来,这样领导就一味的将工作前移(如减免税审批前移),有时为了顺利办理前台业务,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各部门协调,造成前台工作量大,办事效率、纳税人满意低。
二、做好办税服务厅工作的建议 (一)着力提高办税服务厅人员整体素质。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
健全完善办税服务厅人员培训的长期规划和实施计划,每年要有计划地组织办税服务厅人员开展好各类业务技能培训,组织开展岗位培训,分层次加强对办税服务厅人员的培训。
要有计划的组织办税服务厅人员进行参观学习,拓展服务视野,提升服务效能和地税形象,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熟练掌握涉税业务知识,准确操作计算机软件,提高做好办税服务厅工作的能力。
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对办税服务厅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牢固树立“文明、高效、诚信、规范”的服务理念,切实把服务当作是执法和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在服务中执法、在服务中管理,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主动性、自觉性,真心诚意地做好纳税人服务工作。
二是要加强廉政教育。
办税服务厅人员承担着重要的工作职责,同时也掌握着不同的税收执法权力,必须增强职业风险意识、岗位风险意识,切实做到廉洁自律。
加强对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监督制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报”、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现象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三项工作协调机制。
一是建立考勤机制,实行“办税服务厅工作值班制度”,实行不间断工作制,“全天候”的窗口开放。
二是建立监督机制,设置专职考核岗位,由精通税收业务、原则性强、能严格执行纪律的干部担任。
考核岗根据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结果对办税人员的服务态度、水平、效率、作风、办税服务厅的环境以及值班交接等情况进行监督,每月通报考核情况,奖优罚劣。
三是建立协调机制,针对办税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办法,为“一窗式”服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改变观念,把加强办税服务厅整体建设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坚持把办税服务厅作为提高征管质量的一个支点、树立良好地税形象的一个亮点。
经费优先向大厅倾斜,确保把办税服厅 “扮靓”;人才优先向大厅输送,确保把大厅队伍配强;设备优先对大厅发放,确保把大厅设施配齐;待遇上优先对大厅工作人员予以照顾,针对大厅微机操作时间长、早上班、晚下班的特点,对办税服务人员给予特殊关照。
适当的激励机制能有效地激发办税服务厅的工作活力。
提高待遇,调动员工积极性。
对一线工作人员工作待遇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改善力度,宗旨是“三个不为过”:多关心一点、待遇高一点不为过;活动开展得多一点不为过;提拔干部快一点不为过。
根据工作压力情况酌情提高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的工作待遇,认真兑现延时服务、节假日值班的加班工资等,并等量弥补休息时间。
从高标准配备办公设备,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关爱一线人员,体现组织温暖,在条件许可的时候推行办税工作人员双班轮岗休息制,多方位地关心和解决职员工作、生活上的困难,体现组织温暖。
让每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扎实工作,真诚服务,努力为办税服务厅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四)深化教育,把增强办税服务厅队伍素质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一是在人员选配上,要选配政治强、业务精、经验足、有魄力、重实干、年纪轻的税务干部,并尽量把有朝气、懂业务、修养好的青年干部分配到办税服务一线。
二是加强岗位交流。
在加强对办税服务厅内部人员进行岗位交流的同时,及时做好征收、管理、稽查部门人员的调整和交流,提高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
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深入开展人生观、荣辱观、权力观和职业道德观教育,及时发现和解决办税人员的思想矛盾。
四是加强激励机制。
深入开展“青年文明号”、 “最佳办税服务厅”、定期评选岗位业务能手和办税服务明星,树立岗位标兵的创建活动,并适当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提高税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几点工作体会 (一)办税服务厅领导成员必需率先垂范,以良好行形象和表率作用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
(二)办税服务厅领导成员必需敢做敢当,勇于承担责任。
办税服务厅是单位窗口,单位和上级检查多、考核多、要求高,责任追究概率高,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压力很大,思想政治工作难做。
在艰苦的工作环境,办税服务厅领导必需敢做敢当,勇于承担责任,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更重要的是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
(三)必需以严格的制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相结合来管理人。
人管人、一条线,制度管人、一大片。
因此,必需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制定内部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及目标考核办法等等,用人格魅力管人。
就是说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体谅人,人文关怀,情感注入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严”并不是管理学的最高境界,也不是管理学的最终目的。
因为无论怎样说,它也有一种被动的味道。
真正的管理,是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释放出潜藏在同志们身上的最大能量,使之解放出最大的生产力和创造智慧,最终打造出一支特别能战斗同时又特别快乐的队伍。
(四)必需培养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乐观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
高水平的纳税服务需要高素质的税务干部,所以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必须打破“权利本位”意识,树立“纳税人至上”的观念,培养“凡是我接待的纳税人都要热情,凡是我经手的事情都要有着落,凡是我处理的业务都要有依据”的乐观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要求办税服务厅内每位干部都要树立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并重的意识,把热情与才智融于实际行动中,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形成人人参加“争创”,人人关心“争创”的良好氛围。
使他们在严肃而又轻松的环境下工作。
上一篇:税务工作者党员政治感言
下一篇:水淌筹救病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