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当陶艳波拿到儿子杨乃斌的大学入取通知书时,不仅紧紧抱住了儿子,两人泪流满面……一瞬间,往事的一幕幕像放电影一样呈现在脑海里。这些年,为了聋哑儿子能和正常人一样接受教育,她辞职做了儿子的同桌,充当儿子的“耳朵”。如今,儿子不仅学会了说话,还能和正常人一起学习和交流,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母爱里有多少不舍与坚定
都说十聋九哑,难道儿子从此要面对残酷的无声世界?陶艳波心有不甘,带着杨乃斌四处求医。陶艳波不知跑了多少医院,北京、天津、南京,只要能够治疗聋哑的医院,她都跑遍了,可是没有地方能医好杨乃斌的病。
为了给儿子治病,陶艳波整个人瘦了一圈,不少人都劝她:“你也尽心尽力了,就别再跑了。如果能治好孩子的病,这么多医院跑下来也该有结果了。”还有的人干脆劝陶艳波再生一个孩子,不要对杨乃斌再报任何希望了。可陶艳波下定决心不放弃:“只要还有一点希望,我就会竭尽全力让孩子好起来,过上正常的生活!”
杨乃斌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按说,应该送杨乃斌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却不顾丈夫的反对和疗养院的挽留,辞去工作,带上儿子返回老家齐齐哈尔,租住在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里。陶艳波自学唇语,教孩子学知识。
在陶艳波不厌其烦地耐心教导下,杨乃斌学会了汉语拼音声母、韵母的发音,陶艳波笑了,她为孩子的进步而感到欣慰。能让孩子接受正常的正规教育,是陶艳波始终不变的想法。除了继续教唇语外,陶艳波还让杨乃斌学习画画,为的是让他把想说的话画出来。正是杨乃斌的画,最终成为他进入正常学校的敲门砖。
带着杨乃斌,陶艳波找了附近的好几所小学,校长得知孩子的情况后,都拒绝了陶艳波母子俩。后来,陶艳波来到了齐齐哈尔铁路六小,她接连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都带着杨乃斌从早晨开始站在学校门口,直到最后一次,校长被陶艳波母子俩的执着精神感动了,决定让杨乃斌留了下来。但校长说:“孩子听不见声音,怎么来完成学习呢?”陶艳波略加思索:“那我能陪他一起上课吗?我充当他的耳朵。”从此陶艳波成了儿子的“同桌”,在学校成了一抹独特的风景。
课堂上多了一位聋哑同学和一位阿姨,这让班里的学生十分好奇。有些调皮的孩子搞起了恶作剧,不是把杨乃斌的助听器当玩具就是把陶艳波的板凳藏起来。陶艳波没有生气,她想:要想儿子能和这些同学一样正常学习,就必须融入到孩子们中间。为此陶艳波经常帮杨乃斌班上的同学削铅笔、打扫卫生,有时就像母亲一样关心着他们,后来那些调皮的同学也不好意思再拿陶艳波母子俩开玩笑了。
课堂上,陶艳波让杨乃斌看老师的唇语,而老师讲课的语速比较快,杨乃斌根本跟不上老师的口形,上课总走神,为了让儿子集中精力听讲,陶艳波在儿子走神时,常会掐杨乃斌,让他注意看老师的口形,一堂课下来,陶艳波和杨乃斌常常是一身大汗。身边的人也开始劝陶艳波:“还是让孩子去上聋哑学校吧,不要这样遭罪了。”可陶艳波没有放弃,她相信只要更多的付出努力,儿子一定会进步的。
上课的时候,陶艳波还要忙着记笔记,她把老师讲的东西尽量多地记下来,回家后讲给儿子听。尽管陶艳波下了很大功夫教杨乃斌,可儿子的成绩很不理想。有时候一道简单的数学题,陶艳波讲了不知多少遍,杨乃斌还是做不出来。陶艳波有时也会偷偷落泪,但一想到儿子还要继续求学,不管多难多苦,她都一个人咽到肚子里。
儿子的进步是妈妈的骄傲
1999年秋天,杨德智从北戴河到齐齐哈尔看望陶艳波母子俩,一家三口吃饭的时候,杨乃斌想吃桌子上的螃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够不着,情急之下竟然喊了一声“妈”,尽管发音不是很清楚,陶艳波还是从厨房冲了出来:“什么?儿子你再叫一句!”杨乃斌笑了笑。陶艳波和丈夫杨德智都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儿子会说话了!儿子会喊妈了!”陶艳波笑着,眼角还挂着晶莹的泪珠。
儿子无意间叫出的一声“妈”,让陶艳波的信心大增,她加大了对杨乃斌唇语的训练,一遍又一遍地教他学习,日积月累,杨乃斌慢慢地可以借助助听器和唇语和别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随着学习的汉字数量增加,杨乃斌开始练习笔画顺序,一次放学回家,陶艳波教他学习汉字的笔画,可杨乃斌总是把一些笔画搞混淆或是倒插笔,一连练了一两个小时,杨乃斌失去了耐心,把助听器拽了下来扔到地上:“我不要学习了,我不要上学了,这样学习我很难受。”陶艳波非常生气,打了儿子一巴掌,杨乃斌委屈地抽泣起来:“我为什么不如别人,我怎么听不见声音,我心里多么着急,多么害怕啊,妈……”看着儿子传递出的自卑与胆怯,陶艳波不由得鼻子一酸,她一把搂过儿子:“不要怕儿子,妈妈就是你的耳朵,只要你和妈妈一起努力,你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甚至超过别的孩子的。”说完陶艳波也是泪流满面,杨乃斌懂事地帮妈妈擦掉眼泪,使劲点了点头。
从这以后,杨乃斌非常刻苦,每次回到家妈妈辅导他做完功课,他还要自己多练习几遍,直到妈妈再三催促才上床睡觉。在陶艳波和杨乃斌的感染下,许多同学也很友好地帮助他们母子俩,主动和他们交流,而陶艳波和杨乃斌也成了学校活生生的励志故事。小学四年级时,语文老师为了让杨乃斌提高作文写作能力,对他单独进行辅导,有时一篇作文会提出许多修改意见,杨乃斌也不嫌烦,一次次修改,一次次提高。渐渐地杨乃斌的成绩上去了,每次测试都名列前茅,这让陶艳波感到非常欣慰。而更让她高兴的是,杨乃斌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朗,真正融入到了同学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