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有位重新疆来的珠宝商人到一户人家谈生意时,看见案头上压着一块半透明的石头,就想用一块小玉饰换过来,主人没赞成。后来又往谈了几回,主人居心把售价提得很高,并且还有附加前提,因此没有成交。
这家的主人心里想:这块不怎样起眼的石头竟然有人再三想收购,若是将它整修一新,岂不是会使人更爱好?因而,就用砂纸把这块半透明的石头慎重其事地打磨了一番,还钻了孔,系上了红丝带,显得圆润崇高。可是过了一年多,这块已打磨亮光的玉石依然没有人问津,主人大惑不解。
后来,那位重新疆返回来的珠宝商又来到这户人家,看见这块打磨过的石头后很是可惜地说:“这块石头实际上是一块很奇怪的宝玉,原有十二个很小的孔,按十二时辰摆列,每过一个时辰就会有一个孔酿成红色,顺次消逝,循环往复。是以,这块玉石仍是一种计较时候的自然仪器。可是,现在这玉石经打磨后,不但分量减轻了,并且更主要的是能变色计时的小孔也被磨失落了,更使这块玉石的价值大打扣头。本来最少可卖万元以上,可此刻就是一千元也没几小我想要了,由于这块玉石此刻不但承平常了,并且经打磨后轻易风化变脆,若干年后会逐步破裂。”说完,这位识货的新疆人回身便走了。
这个故事的教训是深入的:一是要有辨认能力和请教精力,自作伶俐常常会弄巧成拙;二是要俭朴天然和物尽其用,外表亮光不即是有适用价值。虽然说“玉不磨不成器”,可有的玉一磨反而会酿成废石。